"梅花节":梅花盛开的时节。
"白头卧起餐毡雪":白发苍苍的我起身像苏武一样吞食毡毛和冰雪。
"餐毡雪":吞食毡毛和冰雪。
"上林雁断":上林苑不再有鸿雁,
"上林书绝":与故国朝廷的书信断绝。
"伤心最是河梁别":最让人伤心的是像李陵与苏武在河梁那样的离别。
"无人共拜天边月":没有人一起共同祭拜天边的明月。
"天边月":天边的明月。
"一尊对影":独自一人对着影子饮酒,
"一编残发":手中翻着一卷残破的书,头发也已稀疏。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1. 分段赏析
上阕:“梅花节”,开篇点明梅花节,营造清冷氛围。“白头卧起餐毡雪”,词人自比苏武,白发苍苍,如苏武般艰难生存,坚守气节,让人感受到其在亡国后的困苦与坚韧。再次重复“餐毡雪”,强化艰难处境。“上林雁断,上林书绝”,借鸿雁传书典故,表明与故国朝廷失去联系,传递出深深的亡国之痛。上阕以梅花节为引,用典营造出沉痛氛围。下阕:“伤心最是河梁别”借李陵与苏武河梁送别的典故,诉说与友人分别的伤心,“无人共拜天边月”,写无人与自己共赏明月,突出孤寂之感。再次重复“天边月”,强化孤寂氛围。“一尊对影,一编残发”描绘独自对着影子饮酒,手中翻着一卷残破的书的场景,头发也已稀疏,尽显年华老去的悲叹与孤独,下阕借典故与场景描写,抒发孤寂与年华老去的哀伤。
上一篇:宋·辛弃疾《定风波·自和》
下一篇:宋·戴复古《醉太平·长亭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