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
·
·
rùn
zhōng
qiū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dān
guì
huā
kāi
èr
fān
dōng
zhǎn
què
yàn
kuān
rén
jiān
bǎo
jìng
réng
hǎi
shàng
xiān
chá
huán
fēn
jìn
bàn
liáng
tiān
lián
xián
shèng
chán
juān
é
wèi
sān
qiū
mèng
yíng
jīn
xiāo
yòu
lán

译文

桂花已经二度开放。菊花绽放,花期也相应延长。天上的圆月如同人间的宝镜一样,缺而复圆,自天河而来的仙界小船,也在此刻去而复返。分不尽啊,这闺中秋的凉爽天气。可叹我闲暇无聊,只能与这天上明月相伴。未到深秋,天气还不算太冷,月中嫦娥又出现在梦中,今夜,且让我又一次独倚栏杆,欣赏明月。

逐句剖析

"丹桂花开第二番":桂花已经二度开放。

# 花开第二番:指两次中秋使月中桂树两次开花。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

"东篱展却宴期宽":菊花绽放,花期也相应延长。

# 东篱展却宴期宽:指闰八月使九月来迟,登高饮菊花酒的重阳节也因而“期宽”。东篱,指菊,用陶潜“采菊东篱下”诗意。期:期限。宽:延长。

"人间宝镜离仍合":天上的圆月如同人间的宝镜一样,缺而复圆,

# 人间宝镜离仍合:用南朝陈之驸马徐德言“破镜重圆”故事。宝镜:指圆月。一本作“还”。

"海上仙槎去复还":自天河而来的仙界小船,也在此刻去而复返。

# 仙槎:神话中来往于天上银河与地上大海的木筏。晋张华《博物志》:“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

"分不尽":分不尽啊,

# 分:与八月十五相关。

"半凉天":这闺中秋的凉爽天气。

# 半:与八月十五相关。

"可怜闲剩此婵娟":可叹我闲暇无聊,只能与这天上明月相伴。

# 婵娟:形容月光美好。原指美女,有时特指嫦娥。相传嫦娥的月宫仙女,又借指明月。

"素娥未隔三秋梦":未到深秋,天气还不算太冷,月中嫦娥又出现在梦中,

# 三秋:即秋季,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时惟九月,序属三秋。”,素娥:月中嫦娥。

"赢得今宵又倚阑":今夜,且让我又一次独倚栏杆,欣赏明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思佳客·闰中秋》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紧扣“闰中秋”主题,以丹桂重开、圆月再圆等意象,展现秋季延长、时序特殊的自然景象;下片借月抒怀,通过“闲剩此婵娟”“素娥倚阑”等描写,暗含对月怀人的幽思。全词就闰中秋展开诗意的联想,立意奇警、措语生新、洒脱清润,具有含蓄深婉的艺术韵致。此词多用对偶,韵律优美,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思佳客·闰中秋》是吴文英在闰中秋即兴写的一首小词,夏承焘据朱存理《铁网珊瑚》载吴文英手写词稿十六阕,定为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闰八月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咏时感怀之作。词作以闰中秋的特殊时序为背景,通过丹桂重开、宝镜离合、仙槎往返等意象,暗喻人世间的团圆别离与光阴循环。

2. 写作手法

对偶:在“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中,作者通过工整的时空对仗构建双重意境。上联以“人间”对应“海上”,形成空间维度的张力。象征:全词以“丹桂”为时间信标,通过“第二番”的异常花期象征闰中秋的特殊性,既点明时令又暗含生命重复绽放的自然景象。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通过月中桂树二度开花,圆月离而又合,交待闰中秋的词题。“丹桂花开第二番,东篱展却宴期宽”二韵下笔扣题,以桂、菊两种秋季当令的花,点出“闰中秋”的特点;因为是闰中秋,一年之中过两次中秋节,赏两次圆月,见月中桂树两次开花。又因闰八月,即是这年秋天有了两个八月,使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也要展缓推后,登高饮菊花酒的欢宴随之放宽期限,秋天就足足延长了三十天。“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一韵”,仍说闰八月,两次中秋节,两次月圆。即天上的圆月就像人间的宝镜一样,因为是“闰中秋”,所以缺而复圆;而自天河而来的泛星槎亦在“闰中秋”时去而复还。“仙槎”,即贯月查。词的下片,借写闰中秋这一自然现象,隐含对月怀人的词旨。“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二韵,借月写人。中秋天凉,而时令也在八月之半,今遇“闰中秋”,所以又可以将之分成一半,故词人反而有“分不尽,半凉天”的一种感觉,词人闲暇无聊,唯有这天上圆月与之作伴。寥廓的星空,只剩下孤寂的月中嫦娥。“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一韵以情收束全词,暗应“闰中秋”词题。“素娥”同意,都用“嫦娥奔月”神话故事。词人此处隐含借月怀人的意思。接连两次中秋月圆,得到两次倚栏赏月的机会。又因为是在“闰中秋”的缘故,时令还没有到深秋,所以气候也还不太凉冽;月中嫦娥也显得非常引人注目,所以词人才有可能,又一次在这天晚上独倚栏干欣赏这一圆月了。

4. 作品点评

此首吟咏中秋的词作,既展现了作者闲适超然的情怀,又暗含深沉的孤寂之感。全篇围绕闰中秋展开诗意联想,以奇警的立意贯穿始终,其措语生新而不失洒脱清润,章法层层递进。词人在铺陈月景之际,始终隐伏着若即若离的怀人思绪——“人间宝镜离仍合”暗用“破镜重圆”典故,既映衬出月缺复圆的自然规律,又隐含着对人间离合无常的深沉慨叹;“可怜闲剩此婵娟”则通过拟人笔法,既流露出对月色的爱怜,又暗含对人间孤寂的深切体悟。而“素娥未隔三秋梦”更以“三秋”之典映衬所怀之人的萦绕心间,更添今宵倚栏望月的怅惘之情。通观全词,虽未直抒胸臆,却能在月影流转间窥见词人复杂的心绪层次,其典故意象的熔铸既保持着朦胧的美感,又蕴含着情感的张力。读梦窗词须如品茶回甘,唯有深入字里行间,方能领略其幽邃意境与绵长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吴文英中秋词约四阕,也以怀人为多。其《思佳客·闰中秋》节序气氛较浓,词写闰中秋并无深意,但从中可见梦窗在题目上运思遣词的巧妙,艺术技法之熟练。

现代上海社科院文研所古代室研究员钱鸿瑛《梦窗词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观长安城图》

下一篇:宋·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