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到暂冠带":客人来访时我暂且整理衣冠相见,
"客归还上关":客人离去后我便关上园门独处。
"朱门客如市":那些朱门大户宾客往来如集市般热闹,
"岂得似林间":又怎能比得上我这林间幽居的清净呢。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五言绝句,通过对比宾客来访时的短暂应酬与平日独处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司马光淡泊名利、安于林间独居的高洁志趣,表达了他对世俗喧嚣的疏离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白描:“客到暂冠带,客归还上关”,没有过多的渲染和修饰,只是简洁质朴地叙述了两种行为:有客人到来时,主人公暂时整理衣冠以示接待;客人离开后,主人公就关上关卡(这里的“上关”可理解为关闭居所之门等,有一种回归自我空间的意味)。用最直接、最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却清晰地展现出一种生活状态。
3. 分段赏析
“客到暂冠带”“冠带”在这里指整理衣冠,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暂”突出这种行为并非日常习惯,而是偶尔为之。当有客人来访时,司马光才会暂时整理衣冠来接待。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他平日生活的随性自在,不刻意追求繁琐的礼仪和外在的规矩。他并非时刻都保持着一种刻板的、应酬式的姿态,只有在有客人到来这个特定情境下,才会做这样简单的准备,体现出他质朴、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客归还上关”“还”即返回,“上关”可理解为回到自己日常居住、静处的地方,这里的“关”或许象征着他内心宁静世界的一个“关卡”,回到那里就如同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客人离开后,他便立刻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状态中。“还上关”形象地描绘出他从接待客人的社交状态迅速回归到自我独处的状态,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独处生活的喜爱和享受。他不贪恋社交场合的热闹,客人一走,就毫不犹豫地回到自己宁静的小天地里,继续过自己恬淡的生活。“朱门客如市”“朱门”通常代表富贵人家,大门漆成红色,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客如市”意思是客人多得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社交活动频繁、宾客盈门的热闹场景。此句描绘了那些富贵人家门庭若市的景象。与司马光自己家中偶尔才有客人来访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司马光不热衷于富贵繁华、不追求社交名利的生活态度。他不被世俗的热闹和虚荣所吸引,坚守自己简单、宁静的生活方式。“岂得似林间”“岂得”表示怎么能、哪能。“林间”象征着自然、宁静、远离尘世喧嚣的环境,代表着司马光所向往和所处的生活空间。这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司马光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坚定认同和对富贵人家那种热闹社交生活的否定。他觉得自己不可能像那些富贵人家一样,被世俗的应酬和热闹所包围。他更愿意生活在林间般宁静的环境中,享受独处的乐趣,与自然为伴,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上的富足。
上一篇:宋·王安石《适意》
下一篇:宋·宋祁《九日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