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乍透":春意刚刚显露,
# 春乍透:“春乍透”二句:言春意刚刚显露,梅花的清香却早已传播开来。春乍透:言春意刚刚显露。
"香早暗偷传":梅花的清香却早已传播开来。
"深院落":它们在幽静的院落里,
"斗清妍":以自己的清高绝俗的姿态,斗奇争妍。
# 斗清妍:以清雅绝俗的花姿斗奇争胜。
"紫檀枝似流苏带":它的紫檀色般的枝干,下垂似流苏,
# 流苏带:用五彩丝结成的带饰。
"黄金须胜辟寒钿":它金黄色的须蕊,胜过辟寒金做成的花钿。
# 辟寒钿:用辟寒金制成的首饰:魏明帝时,有人献嗽金鸟,不怕寒,常吐金屑如粟,宫人争以鸟所吐金为钗铒,称之为“辟寒金”(见段成式《西阳杂俎》)。这两句描绘出梅花的形象。
"更朝朝":日复一日,
# 更朝朝:“更朝朝”三句:言可笑当年,有人竟为琼树美艳,朝朝欣赏:言外之意是说,比之梅花,琼花只能博得一笑而已。
"琼树好":琼树它虽华贵,
"笑当年":比不上高洁的梅花,只值得一笑。
"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沉香亭上的牡丹花和唐昌宫里的玉蕊花虽被万千游人所爱,
# 花不向沈香亭上看:唐人《松窗杂录》记载:“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白者,上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事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李龟年持金花笺,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李白《清平调词》第三首云:“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沉香亭:亭名。《雍录》载:唐兴庆宫图龙池东有沉香亭。“树不着唐昌宫里玩”:据唐人康骈《剧谈录》记载,长安安禁坊唐昌观有玉蕊,每当春天花开时,乘车骑马来观赏的人很多。这两句以牡丹和玉蕊为反衬,认为虽然这两种花很鲜艳,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并不能与梅花相比。沉香亭:亭名。《雍录》载,唐兴庆宫图龙池东有沉香亭。
"树不著唐昌宫里玩":但高洁的梅花也不愿与之为伍。
"衣带水":能够与其并列的形象都与其有着一衣带水的联系,
"隔风烟":只是还隔着蒙蒙的风烟。
"铅华不御凌波处":不施粉黛却如凌波仙子般,
# 铅华不御凌波处:曹植《洛神赋》说洛神(宓妃)“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铅华:搽脸用的粉。
"蛾眉淡扫至尊前":素姿的宓妃和蛾眉淡描的虢国夫人。
# 至尊:至尊:指皇帝。
"管如今":但现在,
"浑似了":虽然梅花与她们看似相同,
# 浑似了:这三句说:眼前的梅花与宓妃和虢国夫人的容貌太相像了,因而引发了自己更多的怜惜之情。浑:完全。
"更堪怜":但际遇却相差甚远,对比之下,十分可怜啊。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南宋词人陈亮创作的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词。词人借物抒怀,通过刻画梅花“更堪怜”的鲜明形象,含蓄表达自身不甘沉沦、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全词立意深远,用典巧妙,以反衬意象烘托,别具艺术匠心。
2. 写作手法
化用:“香早暗偷传”一句巧妙运化林逋笔下“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经典意境,词人既承继原句对梅香幽微清雅的神韵描摹,既保留了原句的含蓄雅致,又以独特视角展现出梅花凌寒先发。反衬:以美衬丑,“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以琼树、牡丹、玉蕊花等形象来反衬梅花的高洁,琼树是作为反衬的形象来引用的,认为它虽华贵,却只值得一笑,比不上高洁的梅花,突出了梅花的独特品质。用典:“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树不着唐昌宫里玩”两句中,巧妙化用唐代两大典故:其一取自《松窗杂录》中唐玄宗与杨贵妃于沉香亭赏牡丹、李白作《清平调》的轶事,其二援引《剧谈录》里唐昌观玉蕊花游人如织的盛景。词人刻意让梅花避开帝王赏玩的华贵场所与世人趋之若鹜的名胜之地,以牡丹的雍容与玉蕊花的艳丽为陪衬,形成强烈的反衬效果,凸显梅花不慕权贵、不逐流俗的高洁品性。比喻:“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把紫檀色的枝干比作流苏带,将金黄色的须蕊比作辟寒金做成的花钿,形象地描绘出梅花枝干和须蕊的形态,突出了梅花的外在美。直抒胸臆:“更堪怜”三字直白地抒发了词人内心强烈的情感,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可怜、可悲之感倾泻而出,点明自己虽有绝世之才,却无法施展抱负,只能在乡土中虚度年华的悲惨处境,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愤懑。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春乍透,香早暗偷传”,化用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妙,以“透”字点明春之渐近,凸显梅花早绽、暗香先传的独特韵致,奠定全词基调。“深院落,斗清妍”进一步描绘梅花生长环境与品格,“深”字勾勒其幽静之所,“清”字彰显其超凡脱俗,在深院之中,梅花以清高绝俗之姿竞展芳华。继而“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词人从外貌入手,以紫檀枝干如流苏、金黄须蕊胜花钿的细腻描写,展现梅花天然高贵的仪态,其外在美与内在品格相辅相成,塑造出完整且超凡的梅花形象。“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一句,借陈后主《玉树后庭花》中“琼树”意象作反衬,突出梅花高洁胜过华贵之态。下片“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树不着唐昌宫里玩”,巧妙援引《松窗杂录》《剧谈录》典故。前者以唐明皇与杨贵妃沉香亭赏牡丹、李白作赋之事,后者以唐昌观玉蕊花游人如织之景,反衬梅花不慕权贵、不逐流俗的高洁品性。“衣带水,隔风烟”二句,以虚实相生之笔,渲染梅花高不可攀的气质。“铅华不御凌波处,蛾眉淡扫至尊前”,词人引入宓妃与虢国夫人形象,借其受宠际遇,暗喻自己怀才不遇。在对比中,直指当朝用人昏聩,深刻表达出自身虽具绝代之才,却难获重用、终将老于乡野的悲愤。结句“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将自身与典故中人物对照,强化了这种命运落差带来的无奈与哀伤。全词借典抒情,既赞颂梅花高洁,又托物言志,将词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追求,以及壮志难酬的深沉忧愤,尽融于含蓄委婉的笔墨之中,意蕴深远,别具一格。
4. 作品点评
陈亮在《最高楼·咏梅》中,巧妙化用典故,以细腻笔触勾勒梅花超凡脱俗的高洁品性。词中梅花不栖身于权贵赏玩之所,尽显清雅风骨,词人借此托物言志,既彰显自身不与世俗同流、坚守本心的高尚志趣,又委婉倾诉怀才不遇的深沉忧愤。全词立意深邃,于含蓄委婉的笔墨间,将情志与物象相融,构思新颖独特,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 陈亮的写景咏物词也多有寓意,而且能自出机杼,不落俗套。如《最高楼·咏梅》,此词托梅咏志,词中不但突出了梅花的风神,而且传达了自己的情志,在咏梅词中可称独具一格。
不详厦门市诗词学会会长、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拔荆《中国词史》上卷
# 宋人咏梅的词很多,大多把它写得高标傲俗,孤芳自赏,以寄托自己的出世思想。在写法上,一些典故如“寿阳”、“弄笛”之类,也被用得很滥。这首词却能另出新意,把梅花写得高洁绝俗,难以比并,却并无傲俗之意,这是词人积极用世思想的反映。在写法上也别出心裁,摒弃一切熟滥典故,为了突出梅花形象,他用了三种花的形象作为反衬,又用了两个人物形象加以烘托,这种写法也是少见的。陈亮的咏梅词传到今天的有九首之多,这是其中写得最好的一首。
不详扬州大学教授李廷先《宋词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陈三聘《满江红·冬至》
下一篇:宋·柴望《念奴娇·丙辰寄钱若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