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huā

朝代:宋作者:陈亮浏览量:2
shū
zhī
héng
shòu
xiǎo
è
diǎn
zhū
guāng
duǒ
xiān
biàn
bǎi
huā
jiē
hòu
xiāng
chuán
chūn
xìn
xuě
mái
cáng
xiū
sān
nòng
dōng
jūn
zhèng
zhǔ
zhāng

译文

疏落的枝头横开着洁白清瘦的梅花,另一些细小的花萼好像点缀着珠玉,光洁无瑕。只要一朵梅花首先开放,紧接着各种花儿争奇斗艳,香气也很不错。它要传递春天即来的信息,偏偏不怕冰雪把自己埋藏。玉笛你不要吹响“梅花落”曲,春神正在为梅花作出主张。

逐句剖析

"疏枝横玉瘦":疏落的枝头横开着洁白清瘦的梅花,

# 玉瘦:指沾满雪的清冷刚劲的花枝。玉,比喻洁白美好。瘦,细削,这里有清冷、刚劲的意思。清瘦,谓梅花清姿。,横:横伸着。,疏:稀少。空隙大。

"小萼点珠光":另一些细小的花萼好像点缀着珠玉,光洁无瑕。

# 珠光:指未开的梅萼,珠光闪烁。,点:点缀、装点。,萼:花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绿色小片。

"一朵忽先变":只要一朵梅花首先开放,

# 变:变化。这里指花蕾开放。,忽:不在意。

"百花皆后香":紧接着各种花儿争奇斗艳,香气也很不错。

"欲传春信息":它要传递春天即来的信息,

# 春信息:春意。

"不怕雪埋藏":偏偏不怕冰雪把自己埋藏。

"玉笛休三弄":玉笛你不要吹响“梅花落”曲,

# 三弄:指梅花三弄,是中国古代歌咏梅花的一种笛子乐曲。,休:莫,不要。

"东君正主张":春神正在为梅花作出主张。

# 主张:主宰。化。这里指花蕾开放。,东君:指春神,象征美好的春天。司春之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花》是南宋陈亮诗文集中仅存的一首律诗。诗中,诗人以清新明快的语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描绘梅花形态,赞颂其刚劲洁白;“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香”赞扬梅花凌寒绽放的无畏;“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彰显其高洁品质;“玉笛休三弄,东君政主张”暗喻春天不可抗拒。全诗借赞美梅花不惧冰风雪摧的精神,寄托自身傲雪敢争的爱国情怀与坚强性格,一反传统咏梅诗缠绵孤芳的情调,格调高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尚无定论,但从陈亮的作品风格推断,极有可能创作于1188年冬与辛弃疾鹅湖之会以前。此前五年,即1184年,陈亮蒙冤入狱,出狱后在致谢书信中多次提及“当路见憎”。身为南宋爱国词人,陈亮一生为北伐抗金、收复中原不懈奋斗,即便屡遭迫害也坚守信念,展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其作品也常饱含爱国豪情与坚韧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梅诗。全诗借物抒怀,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托梅花之高洁,寄寓诗人傲雪敢争的爱国精神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通过对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等特点的描写,将自己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以及爱国思想寄托于梅花之中,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3. 分段赏析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两句是描写梅花的形态。“疏枝”点明梅枝稀疏的特点,“横”字生动展现出梅枝肆意伸展的姿态;“玉瘦”将梅枝比作洁白、清瘦的玉,既描绘出其颜色,又赋予梅花坚韧、高雅的气质。“小萼”即梅萼,“点珠光”把梅萼上的露珠比作闪烁的珠光,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梅花的精致与灵动,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意境。“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敏锐捕捉梅花率先绽放的特质,将梅花不惧挫折、敢为人先的品格生动展现。这咏叹梅花的诗句,实则也是诗人自我精神的写照,暗含着他勇立潮头、不惧艰难的气魄。“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在诗人笔下,凛冽严冬无法阻挡春天的脚步,皑皑白雪亦掩盖不住梅花的馥郁芬芳。此句高度颂扬了梅花在冰雪困境中依然坚贞不屈的顽强精神,诗人借赞美梅花,巧妙寄托了自己深厚炽热的爱国情怀,彰显出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诗人发出恳切呼吁,劝诫玉笛莫再吹奏那悲戚的《梅花三弄》。因为春神即将降临,主宰大地万物。短短两句,不仅流露出诗人对梅花的珍视与怜爱,更借挽留梅花、留住春天,委婉表达出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盼,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4. 作品点评

陈亮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矢志不渝地反对投降,满怀赤诚的爱国热忱。在《梅花》一诗中,他借物抒怀,将爱国之志熔铸于字里行间,对收复失地的抗金大业、国家的光明未来,都展现出笃定的信心。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正如玉笛吹奏的《梅花落》无法遏制春日梅花的蓬勃生长,投降派的种种论调也难以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陈亮以梅花的傲然独立,辛辣谴责投降行径,充分彰显了自己毕生坚持抗战、抵制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以梅拟人,含意深刻,陈亮像一株傲雪凌霜的梅花向人们预示了“百花皆后香”的光明前景,充分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和对正义事业必获胜利的坚定信心。

不详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如金《陈亮研究论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下一篇:宋·杨万里《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