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xiāng
·
·
fēng
mǎn
píng
zhōu

朝代:宋作者:陈亮浏览量:3
fēng
mǎn
píng
zhōu
xiù
yín
píng
qiū
dāng
chén
chù
lóu
zěn
duì
yān
lèi
liú
tiān
guī
zhōu
làng
juǎn
tāo
fān
nóng
hún
dìng
yōu
yōu
sòng
fāng
bēi
xìn
chóu

译文

风雨交加,覆盖了整个苹洲。华美的楼阁和银屏一夜之间浸透了秋意。往日那轻盈脚步留下的尘埃,如今去了何方,独自站在溪边小楼。面对烟波浩渺,怎能不泪流满面。遥望天边,目送归舟渐行渐远,波涛汹涌中孤舟如落叶般随波飘荡。我的思绪也如这飘摇的孤舟般飘忽不定,悠悠荡荡。恰似宋玉悲叹秋日,庾信哀叹离愁。

逐句剖析

"风雨满蘋洲":风雨交加,覆盖了整个苹洲。

# 蘋洲:一作“苹洲”。

"绣阁银屏一夜秋":华美的楼阁和银屏一夜之间浸透了秋意。

# 银屏:银饰屏风。,绣阁:妇女闺阁。

"当日袜尘何处去":往日那轻盈脚步留下的尘埃,如今去了何方,

"溪楼":独自站在溪边小楼。

"怎对烟波不泪流":面对烟波浩渺,怎能不泪流满面。

"天际目归舟":遥望天边,目送归舟渐行渐远,

"浪卷涛翻一叶浮":波涛汹涌中孤舟如落叶般随波飘荡。

"也似我侬魂不定":我的思绪也如这飘摇的孤舟般飘忽不定,

# 我侬:吴语自称。

"悠悠":悠悠荡荡。

"宋玉方悲庾信愁":恰似宋玉悲叹秋日,庾信哀叹离愁。

# 宋玉方悲庾信愁:宋玉、庾信:借以文才闻世,后人常以宋玉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乡子·风雨满苹洲》是南宋词人陈亮创作的一首怀人词作。此词上片以“风雨满苹洲”起笔,勾勒出秋意萧瑟的意境,通过“绣阁银屏一夜秋”暗写主人公独居孤寂,复以“当日袜尘何处去”追忆往昔欢愉,与眼前景象形成今昔对比,引出“怎对烟波不泪流”的怅惘。下片转写江上归舟,“浪卷涛翻一叶浮”既摹写自然动荡,又隐喻心魂漂泊,结句借古人之悲深化愁绪,既含个人身世之叹,亦寓家国兴亡之忧。全词以婉约笔法抒写离愁别恨,将个人情感升华至士人忧思的高度,在柔婉中透出沉郁之气,展现了陈亮词作中少见的感伤情调与深沉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小令,也是一首怀人兼咏史词。作品以秋日风雨中的苹洲为背景,通过描绘绣阁女子的孤寂与烟波归舟的漂泊,既表达了刻骨铭心的相思离愁,又暗合作者作为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精神底色。

2. 写作手法

用典:“当日袜尘何处去”一句,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典:原指洛神轻盈步履扬起微尘,此处借“袜尘”暗喻往昔与恋人携手同游的浪漫踪迹。今昔对比间,昔日欢愉已如烟云消散,唯余眼前孤影对烟波的凄凉,以古典意象的婉转嬗变,将怀旧之思与身世飘零之痛融为一体,使个人情思与家国忧思形成双重回响。

3. 分段赏析

“风雨满蘋洲”此句以“风雨”与“蘋洲”构建萧瑟的秋景,既点明时令,又暗含动荡不安的氛围。风雨侵袭水边平洲,既是自然景象的实写,亦隐喻南宋偏安政局的风雨飘摇。“绣阁银屏一夜秋”此句中“绣阁银屏”描绘华美居所,与“一夜秋”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主人公从富丽生活跌入孤寂心境的骤变。秋意侵入室内,暗示时光流逝与美好不再的怅惘。“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此句中“袜尘”化用“罗袜生尘”典故,追忆往昔佳人轻盈步履,暗含对往昔欢愉的怀念。“溪楼”则点明离别之地,今昔对比间流露物是人非的哀婉。“怎对烟波不泪流”此句直抒面对浩渺烟波时无法抑制的悲恸。“怎对”二字强化情感张力,烟波浩渺既是阻隔归途的实景,亦隐喻家国难归的怅恨。“天际目归舟”此句中“目归舟”刻画凝望归舟的痴态,以渺小舟影反衬天地辽阔,凸显盼归而不得的无力感。动作细节中透出刻骨相思。“浪卷涛翻一叶浮”此句中“浪卷涛翻”象征时局动荡,“一叶浮”则自喻身世飘零。以自然之险峻映射内心惶惑,物我交融间深化愁绪。“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此句中“魂不定”直陈心神恍惚之态,“悠悠”叠词延长愁思绵延感。将自然意象与心理状态叠合,强化漂泊无依的悲凉。“宋玉方悲庾信愁”此句中以宋玉《九辩》之秋悲、庾信《哀江南赋》之乡愁为典,既呼应上片秋景,又暗含家国沦丧之痛。借古人之愁抒今人之愤,深化忧思层次。

4. 作品点评

《南乡子·风雨满苹洲》以秋日萧瑟之景起兴,上片勾勒出苍茫意境,暗藏物是人非的怅惘。下片借“浪卷涛翻一叶浮”的动荡画面,将羁旅漂泊与家国忧思融为一体,尾句以历史文人的悲慨为镜,既呼应了个人身世飘零,又暗含对南宋偏安的痛心。全词以婉约笔法承载沉郁之气,景语皆情语,典故化用不着痕迹,于缠绵悱恻中透出慷慨之音,展现了陈亮词作中刚柔并济的独特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次韵僧潜见赠》

下一篇:宋·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