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táng
miǎo
miǎo
绿
píng
shàng
xíng
rén
yǒu
xié
shì
wèn
chūn
fēng
chù
hǎo
xīn
xuě
zhè
gāng
西

译文

浩渺的乌塘一望无际,盈盈绿水与堤岸平齐,堤上行人手持各类器具。若是问我何处春光最好,就在玉兰开如白雪的柘冈以西。

逐句剖析

"乌塘渺渺绿平堤":浩渺的乌塘一望无际,盈盈绿水与堤岸平齐,

# 绿:一本作“渌”。,渺渺:悠远貌,此指水大而广。,乌塘: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二十一:“乌石冈距临川(今属江西)三十里,下有塘,王介甫诗‘乌塘渺渺绿平堤······’”

"堤上行人各有携":堤上行人手持各类器具。

"试问春风何处好":若是问我何处春光最好,

"辛夷如雪柘冈西":就在玉兰开如白雪的柘冈以西。

# 柘冈:(zhè)在江西金谿县西之十里,与临川灵谷山相接,上有王安石读书堂。,辛夷:香木名,花有紫、白两种,白者称玉兰,亦称望春、迎春。此处指玉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乌塘》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江西乌塘柘冈的春日胜景。首句以“春水盈盈”展现乌塘水满堤岸的明媚风光,次句生动刻画了游人携酒带食、熙攘嬉戏的欢快场面,语言简练却意趣盎然。后两句点出柘冈西侧辛夷花盛放如雪的景象,正是诗人最为钟爱之地。全诗笔调清新明快,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景物的深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乌塘》与王安石的早年经历密切相关。乌塘是王安石的祖茔所在地,也是他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承载着他对家族与故乡的深厚情感。这首诗很可能是王安石早年游览乌塘时所作,当时他为准备科举考试而勤奋苦读,同时也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与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首诗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写出游的七言绝句。全诗格调轻快,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自然,通过描绘乌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对春日时光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辛夷如雪柘冈西”将辛夷花比作白雪,形象地描绘了花的洁白与繁盛,增强了画面的美感。设问:“试问春风何处好”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柘冈西的辛夷花,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与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描绘乌塘春景:“乌塘渺渺绿平堤。”以“渺渺”形容乌塘的辽阔,暗示水面的广阔与景色的迷离,令人仿佛置身其中。“绿”字则点染了春意的盎然,让人联想到春水碧波、草木葱茏的生机,与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意境遥相呼应。这一“绿”字的运用,与王安石名句“春风自绿江南岸”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诗人对色彩的敏锐捕捉与对自然美的独特表达。次句写堤上游人:“堤上行人各有携。”一个“各”字点出了游人的众多,而“各有携”则描绘了人们扶老携幼、结伴而行的热闹场景,仿佛欧阳修笔下“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的生动画面。这一句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为后文对春景的赞美埋下伏笔。后两句以设问引出春景的最佳去处:“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诗人自问自答,指出柘冈西的辛夷花开得如雪般洁白,是春风中最美的景致。辛夷花,尤其是白色的品种,素有“望春”、“玉兰”之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以“如雪”形容,既突出了花的洁白无瑕,又暗示了花海的浩瀚,令人联想到柘冈西坡上,春风拂过,白茫茫一片,宛如香雪海的壮丽景象。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春景的绚烂,也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观赏,为全诗增添了浓厚的春意与诗意。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描绘了乌塘春景的美丽,又展现了游人的欢愉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日赞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笔婉约,让读者由“一枝红杏”,想像出“春色满园”,以少总多,余味深蕴。

现代张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文《团扇歌》

下一篇:宋·葛立方《疏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