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蒙蒙鸡犬声":在烟雨濛濛之中,传来阵阵鸡叫声和狗吠声,
"有生何处不安生":只要能活下去,又有哪里不能安身立命呢。
"但令黄犊无人佩":只要耕牛能悠闲地生活,无人将其用去劳作,
"布谷何劳也劝耕":那布谷鸟又何必辛苦地啼叫着催促耕种呢。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诗中描绘了山村烟雨濛濛、鸡犬相闻的画面,借“黄犊无人佩”“布谷劝耕”等景象,表达出对乡村生活的观察与对农事民生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借山村烟雨、鸡犬之声的景象,抒发对乡村安宁生活的感慨。象征:“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中,“黄犊无人佩”象征着百姓生活的安定,借此表达对民生农事状态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首句描绘出一幅春雨迷蒙中,山村鸡鸣犬吠的景象,营造出宁静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次句看似是说人生无论在何处都能安身立命,实则蕴含着对百姓在艰难生活中仍努力生存的感慨,也为后文做铺垫。“黄犊无人佩”暗指当时因盐法严苛,百姓为谋生计,放下农具,身佩刀剑去贩卖私盐。尾句意思是只要能让百姓安心务农,布谷鸟也就不必徒劳地劝耕了。这两句以反讽手法,尖锐地指出了朝廷实行的“新法”中盐法给农村带来的危害,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和对不当政策的批判。
上一篇:宋·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下一篇:宋·释子深《临终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