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jiāng
nán
zhī
sā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guī
tán
zhǐ
yuè
sān
zhī
yuàn
dēng
shàng
jué
hái
zuò
dào
chǎng
shí
néng
zhì
yòu
néng
bēi

译文

归依佛门众人,在弹指之间仿佛超越了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长修行时间。但愿我能够迅速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如同佛陀当年坐在菩提道场悟道成佛时那样。具备能够了知一切的智慧,同时又拥有慈悲怜悯众生的胸怀。

逐句剖析

"归依佛":归依佛门众人,

"弹指越三秪":在弹指之间仿佛超越了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长修行时间。

# 秪:一作“祇”。

"愿我速登无上觉":但愿我能够迅速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还如佛坐道场时":就如同佛陀当年坐在菩提道场悟道成佛时那样。

"能智又能悲":具备能够了知一切的智慧,同时又拥有慈悲怜悯众生的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江南(四之三)》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词。作品围绕佛教信仰展开,开篇表明归依众人,践行佛门四种威仪,接着表达了希望遍游诸佛国土,与十方贤圣相伴,最终消除世间愚痴的愿望。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直接阐述内心对佛教修行的向往与追求。语言质朴简洁,虽篇幅短小,却清晰展现出王安石对佛教的虔诚以及对精神净化的渴望,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直接抒情:“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直接抒发了自己渴望快速获得无上正觉,如同佛在道场时的心愿,情感真挚。夸张:“弹指越三秪”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弹指”是极短的时间,而“三秪”即三大阿僧祇劫,是佛教中极其漫长的修行时间概念,用“弹指”与“三秪”形成强烈对比,夸张地表现出归依佛的力量和功效,似乎能在瞬间跨越漫长的修行历程,强调了归依佛在修行中的重要意义和非凡作用。

2. 分段赏析

《望江南(四之三)》上片,“归依佛,弹指越三秪”,“归依佛”三字简洁有力,点明主旨,体现作者对佛的虔诚归向。“弹指越三秪”,从语言上看,“弹指”这一词语生动形象,极言时间之短;从表达技巧上,运用夸张手法,强调佛法的力量能让人在极短时间内跨越漫长的劫数。在内容主题上,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与信赖。下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从形象上,展现出作者渴望成为像佛一样拥有无上智慧和慈悲心肠的人;从语言风格上,质朴直白;从情感主旨上,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达到佛的境界的强烈愿望,希望自己能兼具智慧与慈悲,体现出作者对佛法修行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公溯《观雨》

下一篇:宋·石孝友《满庭芳·寄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