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涨鱼天拍柳桥":春水上涨,鱼儿在水中畅游,几乎与柳桥相触,
"云鸠拖雨过江皋":云中的斑鸠带着细雨掠过江岸边。
# 江皋:江岸,江边地。,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
"一番春信入东郊":春天的气息悄悄传到了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我悠闲地碾着凤团茶,消解着短暂的晨梦,
# 凤团:指宋代贡茶名,用上等茶末制成团状,印有凤纹;泛指好茶。
"静看燕子垒新巢":静静地观看燕子忙碌地筑建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转眼间,日影又悄悄爬上了花的梢头。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描写春日闲居生活的词。描绘了春天江水上涨,鱼儿在水中欢快游动,仿佛与天相接,轻拍柳桥。乌云如鸠鸟拖着雨幕越过江皋,带来春天的消息,使东郊充满生机。下阕则刻画词人悠闲地碾着凤团茶,从短暂的梦境中醒来,静静观看燕子垒新巢,不知不觉间日影已移到花梢。通过对春日景色与生活细节的描写,营造出闲适宁静氛围,表达词人对春日时光的喜爱与悠然享受的心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云鸠拖雨过江皋”,将“云”比作“鸠鸟”,并赋予“拖雨”的动作,形象地描绘出乌云携雨移动的动态过程,使画面生动有趣。动静结合:上阕中,“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是动态描写,展现江水上涨、鱼游、云动雨落等动态画面;下阕“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动静结合,“闲碾”“静看”是静态描写,日影移动是动态,动静相衬,凸显出春日闲居的悠然氛围。
3. 分段赏析
词篇起始,便将盎然春意尽情展现。“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二字,点明了春天来临的讯息,随后以五字极力渲染。春日潮水上涨,仿佛托起了鱼所畅游的“天空”,此时水面不仅与岸边平齐,还轻轻拍打着柳桥。“鱼天”一词堪称绝妙,鱼儿在水中游动,恰似在天空翱翔,由此可见,涨潮后的春水澄澈空明。“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生动地描绘出如鸠鸟般颜色的墨云携雨前行的画面,这又是词人灵感迸发的精妙之语。上句描绘出春水的澄澈,此句展现出春江烟雨朦胧的景象,一晴一阴,变幻不定,正是春季独有的特点。“一番春信入东郊”,春天自东方而来,东郊最先感知到春的气息,词人对细节的刻画细致入微,尽显其敏锐的观察力。下阕开篇,词的意境从郊外江畔转向室内。“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上句描绘词人自己碾茶沏泡的情景,凤团是宋代的一种名贵茶叶。春日里人们常易困倦,短梦频繁。碾茶品茶,意在驱散困意、振奋精神。句首的“闲”字看似随意,实则透露出词人刚刚从短暂的梦境中醒来,内心萦绕着难以排遣的愁绪,只能借助品茶来缓解这份梦后的怅惘。下句描写燕子筑巢,燕子不辞辛劳,一次次穿梭往来,口中衔着泥土,逐渐搭建起新巢。燕子忙忙碌碌,而词人却静静旁观。句首的“静”字,实则暗示了词人内心并不平静。大好春光就这样悄然流逝,自己却无所作为,这份悲哀隐隐蕴含在这两句之中。结尾一句,意境又转至室外,“又看日影上花梢”,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间,日影已经悄然移上花梢。句首的“又”字,委婉地表达出词人日复一日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结合下阕前三句首字的“闲”“静”“又”,词人对时光白白溜走的愁怨便清晰可感。这种淡淡的哀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生情绪,而词人在词中以极为精妙、含蓄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上一篇:宋·苏轼《送参寥师》
下一篇:宋·欧阳修《晚过水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