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wàn
shì
guī
mèng
liǎo

朝代:宋作者:李之仪浏览量:2
wàn
shì
dōu
guī
mèng
liǎo
céng
xiàng
hán
dān
zhěn
shàng
jiào
zhī
dào
bǎi
suì
nián
guāng
shuí
dào
jiān
yōu
huàn
zhī
duō
shǎo
shì
qiě
pín
kāi
kǒu
xiào
zòng
jiǔ
kuáng
xiāo
qiǎn
xián
fán
nǎo
jīn
fán
huā
chūn
zhèng
hǎo
shān
rèn
zūn
qián
dǎo

译文

世间的所有事情到头来都如同一场梦一样消散了。曾经在邯郸,枕头上让人知晓了这样的道理。能活到一百岁的时光又有谁能真正得到呢。在这有限的人生中,忧患不知道有多少啊。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多开口欢笑吧。尽情地饮酒,纵情地歌唱,以此来排遣那些无端的烦恼。就像当年金谷园繁花盛开,春天正美好的时候一样。就像玉山一样,听任自己在酒杯前倾倒。

逐句剖析

"万事都归一梦了":世间的所有事情到头来都如同一场梦一样消散了。

"曾向邯郸":曾经在邯郸,

"枕上教知道":枕头上让人知晓了这样的道理。

"百岁年光谁得到":能活到一百岁的时光又有谁能真正得到呢。

"其间忧患知多少":在这有限的人生中,忧患不知道有多少啊。

"无事且频开口笑":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多开口欢笑吧。

"纵酒狂歌":尽情地饮酒,纵情地歌唱,

"销遣闲烦恼":以此来排遣那些无端的烦恼。

"金谷繁花春正好":就像当年金谷园繁花盛开,春天正美好的时候一样。

# 花:一作“华”。

"玉山一任樽前倒":就像玉山一样,听任自己在酒杯前倾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万事都归一梦了》是宋代词人李之仪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感慨人生如梦,借邯郸枕上的典故,点出世间万事皆如梦幻,能活到百岁之人稀少,且人生中忧患众多。下片则转而劝人及时行乐,无事时应多欢笑,通过纵酒狂歌来排遣烦恼,描绘出如金谷园繁花盛开般美好的景象,任自己在酒杯前沉醉。全词以旷达之语,表达出对人生如梦的深刻体悟,以及在有限人生中,面对诸多忧患时,试图以豁达态度、饮酒作乐来解脱烦恼的复杂情感,展现出一种在现实无奈下的自我慰藉与超脱,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哲思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万事都归一梦了。曾向邯郸,枕上教知道”三句以“梦”为核心意象,开篇便点明万事皆如梦境般虚幻。“邯郸”化用“黄粱一梦”的典故,通过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直接且形象地表达出词人对人生虚幻的感悟,将抽象的人生哲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故事,使读者更易理解其想要传达的人生如梦的思想。​“百岁年光谁得到。其间忧患知多少”两句以反问的形式,引发读者对人生寿命和忧患的思考。“百岁年光”在常人眼中是漫长的,但词人却质疑谁能真正达到,暗示人生短暂;“其间忧患知多少”则直白地指出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忧患却数不胜数,进一步强化了人生充满苦难的观点,语气深沉,饱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下片“无事且频开口笑。纵酒狂歌,销遣闲烦恼”三句提出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无事且频开口笑”倡导在生活中保持乐观,及时行乐;“纵酒狂歌”描绘出一种肆意洒脱的生活状态,词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排遣生活中的烦恼,体现出其试图超脱现实烦恼的心境,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豁达与无奈交织的复杂情感。​“金谷繁花春正好。玉山一任樽前倒”两句描绘了一幅繁华美好的春景和尽情畅饮的画面。“金谷繁花春正好”营造出如金谷园般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美好场景,为后文的畅饮作铺垫;“玉山一任樽前倒”借用“玉山倾倒”的典故,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在美酒与美景中尽情沉醉、忘却一切的状态,在表面的欢乐中暗含着对人生虚幻的无奈与逃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晚过水北》

下一篇:宋·吴潜《长相思·上帘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