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niàn
niàn
guī
wèi

朝代:宋作者:李之仪浏览量:2
niàn
niàn
guī
wèi
tiáo
tiáo
qiú
dōu
yuán
diǎn
zài
xīn
tóu
wàng
liǎo
shuāng
zhāo
xuě
hòu
yào
jiàn
yǒu
shí
yǒu
mèng
xiāng
chù
chóu
xiǎo
chuāng
ruò
zài
chóu
móu
yīng
jīn
shí
hòu

译文

心中念念不忘想归乡却未能如愿,迢迢远游究竟所为何求。只因为心头萦绕着一点牵挂,便忘了霜晨雪夜的奔波烦忧。想要相见唯有在梦中偶尔浮现,相思所及之处处处皆是离愁。若能在小窗前与你再次相聚谈心,定要记住我如今这般思念的时候。

逐句剖析

"念念欲归未得":心中念念不忘想归乡却未能如愿,

"迢迢此去何求":迢迢远游究竟所为何求。

"都缘一点在心头":只因为心头萦绕着一点牵挂,

"忘了霜朝雪后":便忘了霜晨雪夜的奔波烦忧。

"要见有时有梦":想要相见唯有在梦中偶尔浮现,

"相思无处无愁":相思所及之处处处皆是离愁。

"小窗若得再绸缪":若能在小窗前与你再次相聚谈心,

"应记如今时候":定要记住我如今这般思念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念念欲归未得》是宋代词人李之仪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以“念念欲归未得,迢迢此去何求”直抒胸臆,道出归乡不得的无奈与漂泊的迷茫,“都缘一点在心头,忘了霜朝雪后”则点明心中执念,即便历经艰辛仍难以释怀;下片“要见有时有梦,相思无处无愁”以虚实对照,写唯有梦中相见的怅惘及相思弥漫的愁绪,末句“小窗若得再绸缪,应记如今时候”以假设之语勾勒重逢愿景,既含对相聚的期许,亦留现时孤寂的余味。全词以浅白直率的语言,层层递进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人生抉择的矛盾心境,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念念欲归未得,迢迢此去何求”两句以直白口语起笔,奠定情感基调。“念念”叠字强化归心之切,“欲归未得”点出现实阻碍的无奈;“迢迢此去何求”以反问句式,将漂泊的迷茫与人生的困惑推向读者,既是对自身奔走他乡的质疑,也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慨叹,短短十字便勾勒出矛盾挣扎的心境。“都缘一点在心头,忘了霜朝雪后”紧承前句,揭示“欲归未得”的根源。“一点”指代心中深藏的牵挂,以抽象意象凝练情感核心;“忘了霜朝雪后”则以自然气候代指漂泊途中的艰辛困苦,表明因执念在怀,竟可忽略尘世磨难。此句用对比手法,将无形的思念与有形的苦难相照,凸显情感的强烈与执着,语言质朴却极具张力。“要见有时有梦,相思无处无愁”转入虚实交织的抒情层面。“要见有时有梦”写现实中相见无期,唯有在梦境中得以慰藉,“有时”二字暗含相见之渺茫,倍增无奈;“相思无处无愁”则以双重否定强化愁绪的无处不在——相思所至之处,愁绪亦如影随形。两句以“有梦”之虚与“无愁”之实对照,将思念的绵密与愁绪的浓稠,诉诸近乎白描的语言,尽显婉约词的细腻情致。“小窗若得再绸缪,应记如今时候”以假设句式收束,勾勒未来愿景。“小窗”代指私密温馨的相聚场景,“绸缪”写彼此倾诉的亲密状态,画面感鲜明;“应记如今时候”则从憧憬拉回现实,叮嘱对方铭记此刻的孤寂与思念,既含对重逢的强烈期许,亦有对现时离别的深沉感慨。此句以平易之语写深情,在虚实交错中,将期待与眷恋熔铸为余韵悠长的抒情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喻良能《望湖亭》

下一篇:宋·宋祁《塞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