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欲归未得":心中念念不忘想归乡却未能如愿,
"迢迢此去何求":迢迢远游究竟所为何求。
"都缘一点在心头":只因为心头萦绕着一点牵挂,
"忘了霜朝雪后":便忘了霜晨雪夜的奔波烦忧。
"要见有时有梦":想要相见唯有在梦中偶尔浮现,
"相思无处无愁":相思所及之处处处皆是离愁。
"小窗若得再绸缪":若能在小窗前与你再次相聚谈心,
"应记如今时候":定要记住我如今这般思念的时候。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1. 分段赏析
“念念欲归未得,迢迢此去何求”两句以直白口语起笔,奠定情感基调。“念念”叠字强化归心之切,“欲归未得”点出现实阻碍的无奈;“迢迢此去何求”以反问句式,将漂泊的迷茫与人生的困惑推向读者,既是对自身奔走他乡的质疑,也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慨叹,短短十字便勾勒出矛盾挣扎的心境。“都缘一点在心头,忘了霜朝雪后”紧承前句,揭示“欲归未得”的根源。“一点”指代心中深藏的牵挂,以抽象意象凝练情感核心;“忘了霜朝雪后”则以自然气候代指漂泊途中的艰辛困苦,表明因执念在怀,竟可忽略尘世磨难。此句用对比手法,将无形的思念与有形的苦难相照,凸显情感的强烈与执着,语言质朴却极具张力。“要见有时有梦,相思无处无愁”转入虚实交织的抒情层面。“要见有时有梦”写现实中相见无期,唯有在梦境中得以慰藉,“有时”二字暗含相见之渺茫,倍增无奈;“相思无处无愁”则以双重否定强化愁绪的无处不在——相思所至之处,愁绪亦如影随形。两句以“有梦”之虚与“无愁”之实对照,将思念的绵密与愁绪的浓稠,诉诸近乎白描的语言,尽显婉约词的细腻情致。“小窗若得再绸缪,应记如今时候”以假设句式收束,勾勒未来愿景。“小窗”代指私密温馨的相聚场景,“绸缪”写彼此倾诉的亲密状态,画面感鲜明;“应记如今时候”则从憧憬拉回现实,叮嘱对方铭记此刻的孤寂与思念,既含对重逢的强烈期许,亦有对现时离别的深沉感慨。此句以平易之语写深情,在虚实交错中,将期待与眷恋熔铸为余韵悠长的抒情结语。
上一篇:宋·喻良能《望湖亭》
下一篇:宋·宋祁《塞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