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qīng
suǒ
xiào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qīng
suǒ
xiào
yàn
yín
bēi
xiǎo
yīng
shì
tiān
sūn
xīn
qiǎo
jiǎn
hèn
cái
chóu
hǎo
yǒu
rén
mèng
duàn
guān
xiǎo
chuāng
yǐn
xiǎng
jiàn
chóng
lián
juǎn
lèi
hén
jìn
xiāng
é

译文

清雅的词句引人发笑。别嫌弃那银杯小巧。想必是天上的织女新赐的巧思。剪裁愁绪,编织佳句,如此美妙。有人梦断在遥远的边关河流之地。小窗之下,终日饮酒,忘却尘世烦恼。可以想象那重重帘幕未曾卷起,湘水女神的泪痕,已滴尽了悲伤。

逐句剖析

"清词索笑":清雅的词句引人发笑。

"莫厌银杯小":别嫌弃那银杯小巧。

"应是天孙新与巧":想必是天上的织女新赐的巧思。

"剪恨裁愁句好":剪裁愁绪,编织佳句,如此美妙。

"有人梦断关河":有人梦断在遥远的边关河流之地。

"小窗日饮亡何":小窗之下,终日饮酒,忘却尘世烦恼。

"想见重帘不卷":可以想象那重重帘幕未曾卷起,

"泪痕滴尽湘娥":湘水女神的泪痕,已滴尽了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清词索笑》是辛弃疾作的一首词。以清新雅致的笔触,通过描绘词人内心的愁绪与思念,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全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同时,词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和比喻手法,使得全词更加生动立体、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人巧妙地借助“银杯”、“天孙”(织女)、“关河”、“小窗”、“重帘”等物象,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使得全词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如“莫厌银杯小”,以小小的银杯象征生活中的微小慰藉,透露出词人在愁苦中寻求一丝温暖的内心情感。对比:“有人梦断关河”与“小窗日饮亡何”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了离别、思念的哀愁,后者则展现了词人试图以饮酒来忘却尘世烦恼的无奈。

2. 分段赏析

首句“清词索笑”,以“清词”开篇,点明了词作的风格——清新脱俗,而“索笑”则透露出词作中或许隐藏着一丝幽默或自嘲,试图以词句来博取一笑,缓解内心的愁绪。接着,“莫厌银杯小”,诗人以“银杯”为引子,劝慰读者(或许也是自慰)不要嫌弃这小小的酒杯。这里的“银杯”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微小乐趣或慰藉,虽然不起眼,但却能在愁苦中带来一丝温暖。“应是天孙新与巧,剪恨裁愁句好”,诗人以“天孙”(织女)为喻,形容自己的词句如同织女新赐的巧思,能够剪裁愁绪,编织成美妙的词句。这里既展现了诗人对词句的自信,也透露出他试图以文字来抒发和整理内心愁绪的意图。下片“有人梦断关河”,将视角转向远方,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被边关河流之地所阻断的情景,暗示着离别、思念或壮志未酬的哀愁。这里的“关河”不仅象征着遥远的地理距离,更象征着内心的隔阂与无奈。“小窗日饮亡何”,诗人以“小窗”和“日饮”为意象,描绘了一个人在小窗前终日饮酒、忘却尘世的画面。这里的“亡何”意味着忘却尘世烦恼,但在这忘却之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下一篇:宋·白玉蟾《挹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