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联联衔尾鸦":一节节的车斗像联翩衔尾的乌鸦,
# 翻翻联联衔尾鸦:写水车转动时每一节戽水器前后衔接之状。翻翻联联,乌鸦衔尾而飞的样子。
"荦荦确确蜕骨蛇":坚硬的车架像骨节突出的龙蛇。
# 荦荦确确蜕骨蛇:形容水车停止转动时的样子。荦荦确确,形容骨节坚硬突出。蜕骨蛇,水车又叫龙骨车,因此说水车停下来时就像蜕了皮剩下骨架的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车水入田如云滚波浪,
# 分畴翠浪走云阵:“分畴”二句:写清水流进田畦,早稻抽芽出土的情景。畴(chóu),田垄。走云阵,形容水入田中的流动势态。
"刺水绿针抽稻芽":早稻抽芽出土嫩如针尖。
# 绿针:破水而出的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洞庭山五月天旱沙尘飞扬,
# 欲飞沙:要飞起沙尘。,洞庭:代指太湖。太湖中有洞庭山。
"鼍鸣窟中如打衙":穴巾的鳄鱼呜叫如同击鼓。
# 打衙:打鼓。旧时衙门前悬鼓,击鼓鸣冤称为打衙。,鼍鸣:传说天旱水干,鼍则鸣于窟中,其声如打鼓一般。鼍:一种脊椎类大型爬行动物,俗称猪婆龙,穴居江岸边,传说大旱则鸣,声如击鼓。
"天公不念老农泣":上天没有看到天旱带给农民的困苦,
# 老农:一作“老翁”。,天公:老天爷,造化之神。
"唤取阿香推雷车":应当早早唤取女神推雷车降雨。
# 推雷车:意即布云下雨。,阿香:我国神话传说中推雷车的女神。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以比喻写水车,“翻翻联联”“荦荦确确”,一动一静,将水车形态描绘得生动形象。颔联讲其功用,车水使稻田生机盎然。颈联借“欲飞沙”和传说凸显天旱严重。尾联写农民靠水车抗旱自救,无奈中尽显坚韧。
2. 写作手法
比喻:开头用“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将水车行走和静止时的形状,分别比作乌鸦衔尾、长蛇蜕骨;描写水车功用时,把田畴里绿色的秧苗比作翠浪、绿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车形态与农田景象。叠字:“翻翻联联”“荦荦确确”等叠字的运用,一摹动,一写静,精准地描绘出事物的状态,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想象:后半篇“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驰骋想象,借天公、阿香等形象,既表现旱情严重与农民忧伤,又传达出盼雨解救农民困苦的心愿,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干旱景象,如“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表达对农民遭遇旱灾的同情;借水车这一事物,既称赞其作用,又惋惜其无力消除旱灾威胁,批判了不恤民苦的统治者,反映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凭借精妙比喻,搭配“翻翻联联”“荦荦确确”叠字,灵动展现水车动态似乌鸦衔尾、静态如蛇蜕骨的模样。颔联笔锋一转,描绘水车引水入田,催生葱郁稻秧的景象。颈联借“欲飞沙”与“鼍鸣窟中”典故,将严重旱情展露无遗。尾联聚焦农民,天旱盼雨落空,老翁悲泣,无奈之下,只能呼唤家人靠水车奋力抗旱。
4. 作品点评
《无锡道中赋水车》一诗中,精妙地施展比喻之法,其比喻鲜活灵动,仿若能将读者引入诗中情境,令人过目难忘。诗里,他运笔自如,思绪如脱缰之马,上天入地,肆意驰骋。无论是描摹事物,还是抒发情怀,皆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本是极易落入俗套、写得乏味的题材,经苏轼妙笔点染,摇身一变,成为了满溢情趣、诗意盎然的绝妙篇章,尽显其非凡的文学造诣与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上一篇:宋·无名氏《促拍满路花》
下一篇:宋·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