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幽谷水潺潺":春到幽寂的山谷,溪涧自语潺潺。
"的皪梅花草棘间":寒梅花色鲜亮,开在荒草荆棘间。
# 草棘:草棘:丛生的草木。比喻荒僻之地。,的皪:鲜明貌。
"一夜东风吹石裂":夜来东风无情,吹得石裂花残。
# 东风:指春风。
"半随飞雪渡关山":落梅半随飞雪去,缕缕香飘度关山。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梅花在幽谷中孤独绽放的景象,隐喻地表达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心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是对梅花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个人遭遇的深刻反思。苏轼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与通达,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情感世界。衬托:通过“草”与“棘”的枯败反衬出梅花的夺目,同时以狂风暴雪的恶劣环境突出梅花的坚强不屈。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别出心裁地描绘了梅花的生长环境:不仅处于荒凉的山谷和荆棘丛中,还要面对东风猛烈吹拂导致石头裂开的恶劣条件。梅花不可避免地飘落,这正是苏轼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映。即使花瓣凋零,它们也会随着洁白晶莹的雪花一同飞舞,象征着苏轼即便遭遇贬谪,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4. 作品点评
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苏轼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与通达,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上一篇:宋·李纲《江城子·池阳泛舟作》
下一篇:宋·黄庚《对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