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唱新词送岁华":唱着自己新谱的歌词送走一年的时光。
# 送岁华:送走旧年。
"鬓丝添得老生涯":两鬓的白发也把自己送向了老年岁月。
"十年旧梦无寻处":十年的旧梦无处追寻,
# 十年:是计整数,并非确数,其实词人从公元1232年(宋理宗绍定五年)到苏州仓幕,至公元1243年(癸卯年)已有十一年了。
"几度新春不在家":多少个新春我都不是在家度过。
"衣懒换":衣服懒得换,
"酒难赊":酒钱也难赊。
# 赊:欠账。
"可怜此夕看梅花":可怜我今晚只能看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昨夜的青灯仍亮至新年,
# 青灯:油灯。因灯焰色青,故称青灯。
"无限妆楼尽醉哗":四周无数的彩楼中,尽是劝酒声与喧闹声。
# 醉哗:一作“翠华”。哗,吵嚷,喧哗。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羁旅思乡题材的词。上片描绘了时光匆匆、年华消逝的景象,体现了词人因常羁旅漂泊、无法归家的无奈与怅惘;下片通过描述自身贫困潦倒的处境并与他人作贫富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表达了词人穷愁失意、孤独寂寞的愁苦之情,全词以自诉之态,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将人生如寄、感时伤老的悲哀尽显无遗。
2. 写作手法
白描:“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开篇便直接倾诉,词人在除夕夜自写新词告别旧岁,感慨鬓角又添白发,直言年华老去、羁旅漂泊的无奈。没有过多的修饰,直白地抒发内心的愁绪,让读者瞬间进入词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到他对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哀伤,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直抒胸臆:“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开篇便直接倾诉,词人在除夕夜自写新词告别旧岁,感慨鬓角又添白发,直言年华老去、羁旅漂泊的无奈。没有过多的修饰,直白地抒发内心的愁绪,让读者瞬间进入词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到他对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哀伤,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自唱”两句点明情境,值癸卯除夕守岁之际,词人填就《思佳客》新词,意在辞旧迎新,可言语间满是感慨,眼见双鬓添霜,自己却依旧漂泊异乡,归乡无期。“十年”两句,叹息声再起,往昔美好难寻踪迹,更痛心多年春节都无法与家人团聚,尽享天伦,羁旅愁绪愈发深沉。下片“衣懒换”三句,将词人的潦倒与疏狂展露无遗。大年之时,他无力购置新衣,索性连旧衣也不愿换洗,又因贫穷无钱赊酒独酌守岁,无奈之下,折来梅枝,欲借赏花熬过漫漫长夜,困窘中不失雅趣。“隔年”两句,对比鲜明,除夕刚过、新年伊始,屋内唯余隔年孤灯相伴,屋外却是高楼林立,处处回荡着醉后众人的欢声笑语,困穷之境尽显。结尾两句,强烈的贫富差距扑面而来,恰似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营造的意境,饱含词人对不平等社会的无声控诉,令人唏嘘。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运用自述手法,紧密围绕题目展开,构思精巧,纵横布局。从纵向来看,送岁华、度老生涯,历经新春、此夕、昨夜等时间节点,清晰勾勒出岁月流逝的轨迹,使词作时间线明晰可辨;横向铺陈上,鬓丝、衣酒、梅花、青灯、妆楼等元素一一呈现,井然有序地展现出当下的生活场景。其中,“十年旧梦”如点睛之笔,极大地延展了纵向的时间跨度,加深岁月沉淀之感;而“妆楼醉哗”的热闹场景描写,则进一步拓宽了横向的生活画面,尽显往昔繁华。开篇以“自唱”引入,孤独寂寥之感扑面而来,结尾处“妆楼醉哗”与之对照,反差强烈,将词人叹老嗟贫的感慨烘托得愈发浓烈。并且,词中巧妙插入梅花这一独特意象,宛如一抹亮色,点缀于词人黯淡的生活画卷,丰富了词人的形象内涵,多维度地展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足见其艺术手法的精妙与多样,令人回味。
# 此词“十年旧梦”二句,足证梦窗居苏十余年中曾因事离去。“十年”举成数也。歇拍二句与姜夔《鹧鸪天·元夕不出》词歇拍句“卧听邻娃笑语归”,同是以他人之欢,形自己之戚。因“衣懒换,酒难赊”,故对梅花便觉可怜也。又姜夔《鹧鸪天·丁巳元日》词有“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之句,与吴氏“衣懒换”三句,语意俱同。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原武汉分会理事刘永济《微睇室说词》
# 全词采取自诉的形式,而并非全是虚笔。词人力图让形象展现情思。上片前两句重在写景,后两句重在抒情,下片前三句重在抒情,后两句重在写景。而景由情见,情缘景发,意境分明。全词紧扣题目落笔,送岁华,老生涯,新春,此夕,昨夜,纵的写来,脉络清楚;鬓丝,衣酒,梅花,青灯,妆楼,横的铺开,层次井然。“十年旧梦”,将纵的时间加深;妆楼醉哗,又将横的场面拓宽。以“自唱”开篇,全词所写的仿佛是自唱之“新词”,读来时有上下映带、潜气内转之感。词中固然有叹老嗟贫之慨,而梅花的特定意象,又使词人的自我形象生辉。它暗示尽管新春的境遇改变不了多少,但如何对待生活,词人心中是明白的。
现代绍兴文理学院教授邹志方《吴文英词欣赏》
# 这首词以除夕为背景,表现词人在除夕之夜的所作所为与所思所想。上片,第一句为点题,叙述除夕之夜的举止行为。第二句,感叹老境。三、四两句,回顾自己多年来萍踪飘徙的经历,为下片的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下片,“衣懒换”两句,描述眼前的落魄境遇与寥落的心情。懒换新衣,表示无心过节。酒难赊,表示穷困潦倒。“可怜此夕看梅花,”一句,既是与开头“自唱新词送岁华”照应,均为写除夕夜的行为举止,同时,也透露出一份孤独感。因为,在这样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里,他却“不在家”,只能与梅花对坐。雅确实是雅,但毕竟冷清了一点。最后两句,正是以别人家的热闹来反衬自己的凄苦。犹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不详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李剑亮《宋词精选》
上一篇:宋·王安石《杂咏四首(其一)》
下一篇:宋·释重顯《云门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