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qín
lóu
·
·
huáng
zhōng
shāng
róng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zǎo
guó
lán
chéng
yìng
yuàn
fěn
yān
lán
xiāng
lóng
shè
shuǐ
zhǎng
hóng
jìng
wàn
zhuāng
zhēng
xiāng
guī
hún
pèi
huán
lěng
shēng
níng
qíng
shuí
yòu
jiāng
kōng
yuè
duò
líng
chén
cǎi
yuān
chóu
hái
àn
diàn
lán
ráo
qiān
qióng
wàn
jiàn
gèng
lián
xīn
líng
lóng
cuì
qīng
bīng
xiāo
wěn
chèn
jǐn
yún
liú
zhù
shēng
āi
chán
àn
jīng
qiū
bèi
hóng
shuāi
zhū
líng
néng
西
fēng
lǎo
jìn
xiū
chèn
dōng
fēng
jià

译文

在那如梦幻般的荷花之国里,一片凄迷之景,曲折的水波清澈澄明,怨恨之情融入那粉烟蓝雾之中。荷花的香气笼罩着如麝香般芬芳的水面,带着脂粉的红波涨满,如明镜般的水面上,千万朵荷花争奇斗艳,互相嫉妒。湘水女神的归魂,身上佩戴的环佩如玉般清冷,却无人诉说心中的深情。江水空寂,月亮西坠,水面上仿佛有凌波微步的神女走过,扬起尘土,彩鸳也带着忧愁飞舞。暗自回忆起、那精美的钿盒,木兰桡船,如丝般的柔情牵系着如玉的手腕,见到这情景更觉得心中凄苦。那精巧玲珑的荷叶如翠色的小屋,轻薄的荷瓣如同冰绡一般,正适宜被锦云般的景色留住。生怕那如哀蝉般的秋意,暗暗惊觉秋来荷花凋零,花瓣如珍珠般带着零露。能够忍受着西风将自己催老,羞于趁着东风嫁与他人。

逐句剖析

"藻国凄迷":在那如梦幻般的荷花之国里,一片凄迷之景,

"麹澜澄映":曲折的水波清澈澄明,

# 映:一本作“碧”。,澜:一作“尘”。,麹:酒母,酿酒或制酱用的发酵物。亦写作“曲”。

"怨入粉烟蓝雾":怨恨之情融入那粉烟蓝雾之中。

"香笼麝水":荷花的香气笼罩着如麝香般芬芳的水面,

# 麝:香的简称,也泛指香气。

"腻涨红波":带着脂粉的红波涨满,

# 腻:滑泽。

"一镜万妆争妒":如明镜般的水面上,千万朵荷花争奇斗艳,互相嫉妒。

"湘女归魂":湘水女神的归魂,

"佩环玉冷无声":身上佩戴的环佩如玉般清冷,

"凝情谁诉":却无人诉说心中的深情。

# 诉:亦写作“愬”,一本作“想”,一本作“语”。

"又江空月堕":江水空寂,月亮西坠,

"凌波尘起":水面上仿佛有凌波微步的神女走过,扬起尘土,

# 凌波:形容女性走路时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此形容荷花之状。

"䌽鸳愁舞":彩鸳也带着忧愁飞舞。

# 䌽鸳:一本作“绣鵷”。

"还暗忆、":暗自回忆起、

"钿合兰桡":那精美的钿盒,木兰桡船,

# 兰:一本作“蓝”。,钿合:金饰之盒。

"丝牵琼腕":如丝般的柔情牵系着如玉的手腕,

"见的更怜心苦":见到这情景更觉得心中凄苦。

"玲珑翠屋":那精巧玲珑的荷叶如翠色的小屋,

# 屋:一本作“谷”,一本作“幄”。

"轻薄冰绡":轻薄的荷瓣如同冰绡一般,

"稳称锦云留住":正适宜被锦云般的景色留住。

"生怕哀蝉":生怕那如哀蝉般的秋意,

# 生怕哀蝉:一本缺“蝉”字。

"暗惊秋被红衰":暗暗惊觉秋来荷花凋零,

"啼珠零露":花瓣如珍珠般带着零露。

# 零露:即露。旧解零为陨落。

"能西风老尽":能够忍受着西风将自己催老,

# 能:原注:去声;一本作“奈”。

"羞趁东风嫁与":羞于趁着东风嫁与他人。

# 羞趁东风嫁与:一本无“羞”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秦楼·藻国凄迷》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一首咏物词。此词以荷花为题,上片描绘荷塘迷离景色,通过“藻国凄迷”“麹澜澄映”等意象营造梦幻氛围,下片转入抒情,借“湘女归魂”“彩鸳愁舞”等典故暗喻人事。全词运用比兴手法,将荷花拟人化,寄托了词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婉之情。词中“香笼麝水,腻涨红波”等句工于炼字,色彩浓艳;“能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结句含蓄深沉,体现了梦窗词密丽深婉的特色。此词展现了吴文英善于通过咏物寄托情思的艺术造诣,是其咏物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代:“麹澜澄映”,以“酒曲”借喻荷叶的黄绿色(“曲”喻叶色),“湘女归魂”,以“湘女”借代荷花(湖南称“芙蓉国”,故以湘女代指)。以人喻物:“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又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将荷花比作“临镜梳洗的绝色佳人”“湘水女神”“凌波仙女”“五彩鸳鸯”,赋予荷花人的姿态与神韵,生动展现其高洁典雅。拟人:“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专注独立水面”“倾诉心曲”,赋予荷花人的动作与情感,使其具有通灵人性。用典:“腻涨红波”,化用杜牧《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形容荷花红艳浸染水波;“羞趁东风嫁与”化用李贺“嫁与东风不须媒”,突出荷花孤芳自重。象征:“能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以荷花宁可遭受西风摧残,不愿随波逐流献媚象征孤高文人品格,借物抒情,赋予自然物象深层精神内涵。对比:“生怕哀蝉,暗惊秋被红衰,啼珠零露”,设想深秋“残蝉哀鸣”“枯叶残梗”的凋零之景,与当下盛景形成对比,以虚衬实,突出惜花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以细腻笔触逐层铺陈芙蓉(荷花)的形态、色泽、香气与意境,融视觉、嗅觉、想象于一体,赋予自然物象以灵动感与人格美。“藻国迷濛,曲尘高下,似妒娇红芳嫩”三句,以“藻国”借指荷塘,“曲尘”(酒曲的黄绿色)喻荷叶色泽,描绘荷叶覆盖水面、高低错落的广袤之景。水叶倒映交融,晨雾笼罩下“白蓝烟雾”的朦胧感,既写实又带虚幻色彩,营造出“水叶一色”的沉浸式视觉体验,暗合荷叶“田田”的蓬勃生机。“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一镜万妆争妒”化用杜牧《阿房宫赋》“渭流涨腻”,以“麝水”写荷香浓郁,“红波”状花色染波的艳丽,嗅觉与视觉互通,形成“香色交融”的通感效果。更将荷花比作“临镜梳妆”的绝色佳人,“万妆争妒”赋予其高洁而惹人倾慕的人格特质,暗合文人对“美而不自知”的理想境界的追求。“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以“湘女”借代荷花(湖南称“芙蓉国”),化用湘水女神的传说,想象荷花如仙子凌波而来,衣饰(荷茎、莲蓬)摇曳却“无声”,唯余“凝情倾诉”的神态,将自然物象与神话意象结合,赋予荷花以“遗世独立”的神性美。“又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交舞”以“江空月坠”的静夜为背景,将荷花幻化为“凌波仙女”与“彩鸳”,通过动态化的想象,在朦胧夜色中构建出空灵缥缈的意境,使荷花的美感从现实层面升华为超现实的诗意境界。下片以“忆”字勾连往事,从写实的采莲场景转向对芙蓉品格的哲思,借物之性抒己之情,完成从“体物”到“言志”的升华。“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说金缕”回溯采莲旧事:船桨勾住“钿合般”的莲蓬,佳人玉臂采莲时“茎丝欲断还连”,细节描写既展现人与荷的亲密互动,又以“丝牵”双关“情思”,暗喻人与芙蓉之间的情感羁绊。由“莲子芯苦”联想到芙蓉“孤芳清高”的气质,将味觉体验转化为品格象征,为后文抒情铺垫。“玲珑翠屋,轻薄冰绡,稳称锦云留住”以“玲珑翠屋”喻莲蓬,“冰绡薄藕”写藕片,“藕丝拴住荷淀”的想象,赋予无生命的藕丝以“挽留美好”的情感功能,体现词人对芙蓉世界的深情眷恋。“生怕重帘不卷,芳信难通,娇容代诉”笔锋陡转,设想深秋残荷景象:“残蝉哀鸣”“枯叶泪珠”的凄凉画面,既写自然荣枯,更暗喻高洁之物难逃世俗摧折的命运。结句“羞趁东风嫁与”反用李贺“嫁与东风不须媒”,以荷花“宁受西风摧残,不随东风争艳”的选择,象征文人“孤芳自重、不媚权贵”的精神追求,托物言志的主旨至此豁然开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蔡襄《北苑十咏·试茶》

下一篇:宋·陈师道《赠张文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