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春风满眼":年轻时眼中看到的都是春花雪月,
# 少日:年轻的时候。
"而今秋叶辞柯":如今总是见到秋叶飘零的凄凉景象。
# 辞柯:离开树枝。,而今:如今。
"便好消磨心下事":喝酒正好逐渐消耗去除心里的事情,
# 消磨:逐渐消耗去除。,便好:正好。
"莫忆寻常醉后歌":不去想平时那些浪荡形骸。
"可怜白发多":白发呀,已经越来越多了。
"明日扶头颠倒":明日喝得醉醺醺地,
# 颠倒:亦作“颠到”。颠倒,错乱。,扶头:酒醉状。李清照《念奴娇》:“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明日:次日。
"倩谁伴舞婆娑":请谁与我一起起舞。
# 婆娑:《尔雅·释训》:“婆娑,舞也。”郭璞注:“舞者之容。”,倩谁:请谁。
"我定思君拼瘦损":我肯定因为想念你甘愿消瘦憔悴,
# 瘦损:消瘦憔悴。,拼:甘愿之意。
"君不思兮可奈何":你不想念我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 奈何:怎样,如何。
"天寒将息呵":天气渐渐寒冷只能独自调养休息。
# 将息:保重。李清照《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天寒:天气寒冷。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破阵子·赠行》是一首描写人生感慨与离别愁绪的词。词的上阙,以“春风满眼”的盎然生机与“秋叶辞柯”的萧瑟凋零相对照,鲜明勾勒出从青春韶华至岁月沧桑的流转轨迹。词人试图释怀心中琐屑,不再沉溺于往昔的欢歌笑语,然而,面对日益增多的白发,仍不由自主地感慨时光的无情流逝。下阙转而倾诉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自身孤独心境的体悟。整首词情感深切而真挚,借自然景物的更迭映射人生的起伏跌宕,不仅深刻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青春难再的哀叹,还传递了对远方挚友的无尽挂念,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2. 写作手法
对比:词中“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了青春年少时的勃勃生机,后者则暗示了年华的老去与萧瑟。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也深刻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变化与感慨。虚实结合:辛弃疾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是词人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属于实写;“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更多地表达了词人的内心情感与思绪,属于虚写。虚实结合使得词作既有现实基础,又富有想象力与情感深度。借景抒情: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秋叶辞柯”借秋叶的凋零来暗示人生的老去与无奈,“天寒将息呵”借天气的寒冷来表达词人对未来的关怀与忧虑。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增强了词作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词人的情感表达。象征:春风”和“秋叶”作为象征,分别代表了人生的青春时期和衰老时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映射出人生的起落。词人借用“秋叶辞柯”这一景象,来象征生命的消逝和岁月的无情。直接抒情:词人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我定思君拼瘦损”,同时也通过描绘自己的孤独与无奈来间接抒发情感,“倩谁伴舞婆娑”和“可怜白发多”。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阙,描绘了作者闲居家中,内心苦闷,唯有借酒消愁的情景。即便在深夜醉意朦胧之际,他仍一次次地点亮灯火,深情凝视那把曾伴随他征战沙场的宝剑,心中涌动着重返前线、挥师北伐的强烈渴望。带着这份思念与憧憬,他渐渐沉入梦乡。梦中,仿佛天已破晓,军营里号角声嘹亮,响彻云霄。他慷慨地将大块烤牛肉分发给将士们,共享胜利的喜悦。军乐激昂,边塞战歌高奏,为出征壮行。秋风萧瑟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整装待发,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词的下阙,紧接着展现了壮烈的战斗场景和胜利的辉煌:将士们骑着骏马,如同“的卢”般风驰电掣;万箭齐发,强弓响彻云霄,犹如“霹雳”般惊心动魄。敌人溃不成军,彻底失败。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大使命,赢得了生前身后的不朽英名。在这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抱负远大的忠勇将军,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尾声,作者却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可怜白发生!”情感瞬间从巅峰跌落。原来,那壮阔的军容、英勇的战斗、辉煌的胜利以及不朽的功名,都不过是梦中的虚幻。现实中,他报国无门,岁月蹉跎,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压制下,只能无奈叹息。“可怜白发生”,这简短的五个字,蕴含着无尽的苦闷、焦虑、痛苦与愤怒,令人感慨万千。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诞生于作者失意闲居于信州之际,虽未亲身经历沙场征战的艰辛,却饱含对沙场征战的无限热忱与向往。词中精心构筑了一幅雄浑壮阔的意境,借此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大好河山、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词的结尾,则深刻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心怀悲愤的无奈与感伤。
上一篇:宋·沈瀛《驻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