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chūn
shì

朝代:宋作者:刘辰翁浏览量:3
yuǎn
yuǎn
yóu
fēng
jiā
shù
háng
xīn
liǔ
xún
jiù
shì
tiān
shuì
yǒu
qíng
huà
juàn
yàn
guī
bàng
rén
xié
wǎn
fēng
chuī
luò
xiǎo
píng
huā

译文

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春天到了,几行翠绿的新柳上几只乌鸦在啼叫。想想当初春天离开家,便是天涯相隔。午睡初醒时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卷起了画,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

逐句剖析

"远远游蜂不记家":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

"数行新柳自啼鸦":春天到了,几行翠绿的新柳上几只乌鸦在啼叫。

"寻思旧事即天涯":想想当初春天离开家,便是天涯相隔。

# 即天涯:便是天涯,犹说如隔天涯。此句化用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别牡丹》“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

"睡起有情和画卷":午睡初醒时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卷起了画,

# 和:连同。,有情:指醒来心里仍想着“旧事”。,睡:睡醒。

"燕归无语傍人斜":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

"晚风吹落小瓶花":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春日即事》是宋代词人刘辰翁的词作。这首词的上片即目写景,点明了思乡这一主旨。词中描绘了春风中分别的场景,暗示着一旦离别,便如同远隔天涯,即便距离再近,也难以相见。下片承接上文的“不堪回忆”之意,转入抒情。瓶中的花朵在晚春时节被风吹落,随风飘散,无法自主,这象征着美人的命运漂泊不定,充满不幸。整首词手法独特,主要表现了美好事物无法永驻青春,进一步加深了思乡的惆怅之情,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意味。全词基调淡雅,别具情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词人描绘了春日里远游不归的蜜蜂、新柳上啼叫的乌鸦、归燕傍人斜飞、晚风吹落瓶花等景象,将春景与思绪交织,借景抒发对往昔旧事的追忆与思念,表达出时光流逝、往事如烟,漂泊天涯的孤寂惆怅之感。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这两个写景句子重点都在“无语”,以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的动态和晚风吹落瓶花的动态,突出了周围环境的静谧,同时也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春日游蜂起笔,“远远游蜂不记家”一句中,游蜂越飞越远,连“家”的方向都不再记得,看似写蜂,实则暗喻人对旧地、旧时光的疏离感。“数行新柳自啼鸦”承接春景,新柳抽芽本是生机,却有啼鸦掠过,“自”字点出无人驻足倾听的孤寂——柳色虽好,鸦鸣虽响,终是“自”成一景,与观景人的心事无关。第三句“寻思旧事即天涯”直抒胸臆,由眼前春景触发回忆,往事的遥远感如天涯般难以触及,将“物是人非”的怅惘轻轻托出。下片转向日常细节,“睡起有情和画卷”写睡醒后带着情绪整理画卷,或许是画卷里的旧景勾连起心事,“有情”二字暗含对过往的珍视;“燕归无语傍人斜”中,归燕静悄悄地掠过人身旁,斜飞的姿态更显静谧,以“无语”反衬内心的不平静;结句“晚风吹落小瓶花”最是精妙,晚风轻拂,吹落瓶中鲜花,这一细微的动态既呼应前文“新柳”“啼鸦”的春日背景,又以“落花”隐喻美好事物的易逝,将“寻思旧事”的愁绪推向余韵悠长的尾声。

4. 作品点评

诗词中常以“无言”来反衬内心情感的波澜。温庭筠《菩萨蛮》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通过女子的慵懒无言,展现其伤春的冷落与寂寞;柳永《凤栖梧》“无言谁会凭栏意”,则以无言的凭栏,刻画出倚楼怀远之人的复杂心绪。刘辰翁的这首词,借助燕子、落花等景物来写“无言”,手法独特。燕子归来却默默无语,傍人斜飞;晚风轻拂,瓶花悄然凋落。这些无声的景物,恰如其分地映射出词人内心的无尽思绪与深沉情感,虽手法各异,但抒情效果却异曲同工,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朱敦儒《水调歌头·中秋一轮月》

下一篇:宋·刘克庄《杂咏一百首·沮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