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ài
xià

朝代:唐作者:高适浏览量:1
jié
shù
yún
jùn
piān
piān
chū
cóng
róng
qiě
píng
tiān
jiāng
jūn
xióng
wàn
léi
yīn
qiān
huǒ
shēng
fēng
lún
zhù
shuāng
yuè
xuán
diāo
gōng
qīng
hǎi
zhèn
yún
hēi
shān
bīng
chōng
zhàn
hān
tài
bái
gāo
zhàn
máo
tóu
kōng
wàn
zhāo
chéng
gōng
huà
lín
cháo
míng
guāng
gōng
xiào
xiàng
wén
shì
jīng
qióng
rén
mèi
dào
wǎng
wǎng
chéng
lǎo
wēng

译文

装束毕跨上轻捷的雄骏,风度翩翩奔驰慷慨从戎。倚凭着天子的威严发怒,又倚仗将军的英迈豪雄。万鼓齐鸣如同雷震天地,千旗飘荡犹如烈火生风。日光辉映霜雪般的剑戈,月亮悬空好像一张雕弓。青海的乌云盘绕如兵阵,黑山戈矛杀气直冲天穹。唐军酣战之际太白高悬,战罢髦头星落得一场空。从戎万里的勇士不怕死,谁知一时竟然获得成功。我的真容也画在麒麟阁,皇帝召见我入朝明光宫。面对着文士我开怀大笑,你们皓首一经又何足穷。古人不能明白此中玄妙,往往蹉跎一生就成衰翁。

逐句剖析

"结束浮云骏":装束毕跨上轻捷的雄骏,

# 结束浮云骏:“结束”二句:化用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结束:装束完毕。浮云:良马名。相传汉文帝有良马九匹,其一名浮云。骏:好马。

"翩翩出从戎":风度翩翩奔驰慷慨从戎。

# 翩翩:形容驰马形态轻疾生动。

"且凭天子怒":倚凭着天子的威严发怒,

# 天子怒:《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复倚将军雄":又倚仗将军的英迈豪雄。

# 倚:倚仗。

"万鼓雷殷地":万鼓齐鸣如同雷震天地,

# 殷:震动,震动声。司马相如《上林赋》:“殷天动地。”

"千旗火生风":千旗飘荡犹如烈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日光辉映霜雪般的剑戈,

# 霜戈:指闪闪发光的戈、矛等兵器。,日轮:日形如轮,指太阳。南北朝庾信《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

"月魄悬雕弓":月亮悬空好像一张雕弓。

# 雕弓:雕刻着图案的弓。,月魄:初生之月。也泛指月亮。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铭》:“珠生月魄,钟应秋霜。”

"青海阵云匝":青海的乌云盘绕如兵阵,

# 匝:环绕。,阵云:言云叠起如兵阵。,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境内。这里泛指边远荒漠之地。

"黑山兵气冲":黑山戈矛杀气直冲天穹。

# 黑山:山名。在今陕西榆林西南。唐调露初年(679),裴行俭大破突厥条部于此。这里泛指边塞要地。

"战酣太白高":唐军酣战之际太白高悬,

# 太白:即金星,又名启明星、长庚星。《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战伐,常用以比喻战事。

"战罢旄头空":战罢髦头星落得一场空。

# 旄头:星宿名,即昴宿。《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髦头星象征敌必败。

"万里不惜死":从戎万里的勇士不怕死,

"一朝得成功":谁知一时竟然获得成功。

# 朝:一作阵。

"画图骐麟阁":我的真容也画在麒麟阁,

# 骐麟阁:一作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该阁,以表彰他们的功勋。

"入朝明光宫":皇帝召见我入朝明光宫。

# 明光宫:汉代宫名。代指皇帝临朝的宫殿。

"大笑向文士":面对着文士我开怀大笑,

"一经何足穷":你们皓首一经又何足穷。

# 穷:探究到底。,何足:哪里值得。,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古人昧此道":古人不能明白此中玄妙,

# 昧:愚昧,不懂。

"往往成老翁":往往蹉跎一生就成衰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此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主题围绕从军报国的英雄情怀展开,通过描绘主人公慷慨从戎、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歌颂了将士们不畏艰险、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文士皓首穷经的批判。此诗被视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其以磅礴的战争场面和鲜明的英雄形象,体现了盛唐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诠释。诗中“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生死观,既彰显了将士的豪迈气概,也折射出时代对建功立业的推崇,而结尾对文士的揶揄则进一步强化了边塞诗的功业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塞下曲》是盛唐诗人高适在投笔从戎、担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期间所作。诗人以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收复西河九曲的战役为背景,通过"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的豪迈开篇,塑造出慷慨从戎的勇士形象,既表达了对边塞将士"万里不惜死"的壮烈精神的礼赞,又暗含对"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的文人命运的反思。诗中"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的磅礴气势,源自诗人亲历的边塞战事:哥舒翰作为与李光弼齐名的名将,其收复失地的战功为诗歌提供了现实蓝本,而"画图麒麟阁"的结局则折射出高适对"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时代精神的深刻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诗。诗歌以盛唐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勇士出征、战场厮杀、凯旋受赏等场景,展现了从戎报国的英雄情怀与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语言明快刚健,格调雄浑豪迈,既呼应了盛唐气象的昂扬基调,又暗含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2. 分段赏析

全篇贯穿“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豪迈气概,将边塞战争的壮烈与建功立业的豪情熔铸为雄浑诗章。“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开篇即以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的意象为基底,却摒弃铺陈笔法,以“浮云骏”的迅捷与“翩翩”的动态,勾勒出英姿勃发的从戎者形象,其起势之凌厉直追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的“疾风冲塞起”,然更显从容自若。“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二句,既暗合《战国策》“天子之怒”的威势,又化用汉代名将传记中“将军雄”的英武,形成君臣合力的双重保障,较之王昌龄“黄尘足今古”的悲慨,更显盛唐特有的昂扬气度。“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以通感手法将听觉的“雷殷”与视觉的“火生”交织,其声势之浩大可比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而“火生风”的动态更添战场肃杀,较之卢纶“大雪满弓刀”的静态白描,更具动态张力。“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运用超现实笔法,将兵器与天象相融,霜戈凝日、雕弓悬月的意象,既承袭李白“明月出天山”的雄浑,又创新性地赋予武器以神性光辉,较之王维“大漠孤烟直”的纯景物描写,更显战斗意志的具象化。“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以地理名词构建空间维度,青海之云与黑山之气形成对角线构图,其“匝”与“冲”的动词选择,较之高适《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的萧瑟,更显战场压迫感,暗合汉乐府“战城南,死郭北”的惨烈意境。“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巧妙嵌入天文星象,太白主战、旄头主败的象征体系,既延续《史记·天官书》的天人感应思想,又以“酣”与“空”的对比完成战争进程的诗意凝缩,较之陈子昂“乐乡去京国”的时空转换,更具史诗格局。末段“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直抒胸臆,其“不惜死”的决绝与“一朝成”的陡转,形成李白式的情感喷涌,较之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的沉郁,更显盛唐气象的酣畅淋漓。“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以汉代功臣典故收束,麒麟阁画像的荣耀,既呼应班固《汉书》的史笔,又暗含对张良“愿弃人间事”的超越,较之王维“当世谬词客”的自嘲,更显功业意识的自觉。“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的结句,以扬雄“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傲骨为精神内核,将“古人昧此道”的历史反思熔铸为时代宣言,较之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闲适,更显盛唐文人精神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3. 作品点评

高适此诗以直抒胸臆为基调,情感如“骏马注坡”般奔涌不息,全篇贯注着“万里不惜死”的壮烈豪情。开篇“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以简笔勾勒英武形象,直写从军之志;将昼夜征战的雄浑推向极致,情感如烈火燎原,层层递进。末段“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直剖生死观,掷地有声。全诗情感脉络如江涛奔涌,起承转合间毫无阻滞,既承袭汉乐府的刚健风骨,又以“骏马注坡”之喻精准概括其情感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晋书·乐志》曰:《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曹嘉之《晋书》曰:刘畴尝避乱坞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垂泣而去。按《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则高帝时已有之,疑不起于延年也。唐又有《塞上》《塞下》曲,盖出于此。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陇头吟》

下一篇:唐·朱放《题竹林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