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浮云骏":装束毕跨上轻捷的雄骏,
# 结束浮云骏:“结束”二句:化用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结束:装束完毕。浮云:良马名。相传汉文帝有良马九匹,其一名浮云。骏:好马。
"翩翩出从戎":风度翩翩奔驰慷慨从戎。
# 翩翩:形容驰马形态轻疾生动。
"且凭天子怒":倚凭着天子的威严发怒,
# 天子怒:《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复倚将军雄":又倚仗将军的英迈豪雄。
# 倚:倚仗。
"万鼓雷殷地":万鼓齐鸣如同雷震天地,
# 殷:震动,震动声。司马相如《上林赋》:“殷天动地。”
"千旗火生风":千旗飘荡犹如烈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日光辉映霜雪般的剑戈,
# 霜戈:指闪闪发光的戈、矛等兵器。,日轮:日形如轮,指太阳。南北朝庾信《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
"月魄悬雕弓":月亮悬空好像一张雕弓。
# 雕弓:雕刻着图案的弓。,月魄:初生之月。也泛指月亮。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铭》:“珠生月魄,钟应秋霜。”
"青海阵云匝":青海的乌云盘绕如兵阵,
# 匝:环绕。,阵云:言云叠起如兵阵。,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境内。这里泛指边远荒漠之地。
"黑山兵气冲":黑山戈矛杀气直冲天穹。
# 黑山:山名。在今陕西榆林西南。唐调露初年(679),裴行俭大破突厥条部于此。这里泛指边塞要地。
"战酣太白高":唐军酣战之际太白高悬,
# 太白:即金星,又名启明星、长庚星。《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战伐,常用以比喻战事。
"战罢旄头空":战罢髦头星落得一场空。
# 旄头:星宿名,即昴宿。《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髦头星象征敌必败。
"万里不惜死":从戎万里的勇士不怕死,
"一朝得成功":谁知一时竟然获得成功。
# 朝:一作阵。
"画图骐麟阁":我的真容也画在麒麟阁,
# 骐麟阁:一作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该阁,以表彰他们的功勋。
"入朝明光宫":皇帝召见我入朝明光宫。
# 明光宫:汉代宫名。代指皇帝临朝的宫殿。
"大笑向文士":面对着文士我开怀大笑,
"一经何足穷":你们皓首一经又何足穷。
# 穷:探究到底。,何足:哪里值得。,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古人昧此道":古人不能明白此中玄妙,
# 昧:愚昧,不懂。
"往往成老翁":往往蹉跎一生就成衰翁。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诗。诗歌以盛唐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勇士出征、战场厮杀、凯旋受赏等场景,展现了从戎报国的英雄情怀与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语言明快刚健,格调雄浑豪迈,既呼应了盛唐气象的昂扬基调,又暗含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2. 分段赏析
全篇贯穿“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豪迈气概,将边塞战争的壮烈与建功立业的豪情熔铸为雄浑诗章。“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开篇即以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的意象为基底,却摒弃铺陈笔法,以“浮云骏”的迅捷与“翩翩”的动态,勾勒出英姿勃发的从戎者形象,其起势之凌厉直追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的“疾风冲塞起”,然更显从容自若。“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二句,既暗合《战国策》“天子之怒”的威势,又化用汉代名将传记中“将军雄”的英武,形成君臣合力的双重保障,较之王昌龄“黄尘足今古”的悲慨,更显盛唐特有的昂扬气度。“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以通感手法将听觉的“雷殷”与视觉的“火生”交织,其声势之浩大可比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而“火生风”的动态更添战场肃杀,较之卢纶“大雪满弓刀”的静态白描,更具动态张力。“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运用超现实笔法,将兵器与天象相融,霜戈凝日、雕弓悬月的意象,既承袭李白“明月出天山”的雄浑,又创新性地赋予武器以神性光辉,较之王维“大漠孤烟直”的纯景物描写,更显战斗意志的具象化。“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以地理名词构建空间维度,青海之云与黑山之气形成对角线构图,其“匝”与“冲”的动词选择,较之高适《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的萧瑟,更显战场压迫感,暗合汉乐府“战城南,死郭北”的惨烈意境。“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巧妙嵌入天文星象,太白主战、旄头主败的象征体系,既延续《史记·天官书》的天人感应思想,又以“酣”与“空”的对比完成战争进程的诗意凝缩,较之陈子昂“乐乡去京国”的时空转换,更具史诗格局。末段“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直抒胸臆,其“不惜死”的决绝与“一朝成”的陡转,形成李白式的情感喷涌,较之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的沉郁,更显盛唐气象的酣畅淋漓。“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以汉代功臣典故收束,麒麟阁画像的荣耀,既呼应班固《汉书》的史笔,又暗含对张良“愿弃人间事”的超越,较之王维“当世谬词客”的自嘲,更显功业意识的自觉。“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的结句,以扬雄“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傲骨为精神内核,将“古人昧此道”的历史反思熔铸为时代宣言,较之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闲适,更显盛唐文人精神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3. 作品点评
高适此诗以直抒胸臆为基调,情感如“骏马注坡”般奔涌不息,全篇贯注着“万里不惜死”的壮烈豪情。开篇“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以简笔勾勒英武形象,直写从军之志;将昼夜征战的雄浑推向极致,情感如烈火燎原,层层递进。末段“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直剖生死观,掷地有声。全诗情感脉络如江涛奔涌,起承转合间毫无阻滞,既承袭汉乐府的刚健风骨,又以“骏马注坡”之喻精准概括其情感力度。
# 《晋书·乐志》曰:《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曹嘉之《晋书》曰:刘畴尝避乱坞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垂泣而去。按《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则高帝时已有之,疑不起于延年也。唐又有《塞上》《塞下》曲,盖出于此。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上一篇:唐·王维《陇头吟》
下一篇:唐·朱放《题竹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