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碧苔红叶遍":庭院的绿苔上布满了红叶,
"金菊开时":到了金菊盛开的时候,
# 金菊开时:指秋时。作者另有《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金菊:黄色的菊花。
"已近重阳宴":已经很接近重阳饮宴了。
# 重阳宴:指重阳节的宴会。古时有重阳登高饮酒的风俗。
"日日露荷凋绿扇":每日的霜露打向荷花,凋谢了如绿扇的荷叶,
# 绿扇:指荷叶。,露荷:带有露珠荷花。
"粉塘烟水澄如练":荷塘笼罩在烟雾之中,池水清澈,犹如皎洁的白练。
# 澄如练:形容水清澈洁白。澄,清澈,洁净。练,白色丝绢。,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粉塘:即荷塘,因荷花多粉红,故称“粉塘”。
"试倚凉风醒酒面":试图迎着凉风将醉酒吹醒,
# 醒酒面:即醒酒。酒面,饮酒后的面容。宋·欧阳文忠《采桑子》:“水面风来酒面醒。”
"雁字来时":忽然看见大雁南飞,
# 雁字来时:代指秋时。雁字,成列而飞的雁群。群雁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故称。
"恰向层楼见":恰好在高楼之上。
# 见:同“现”。,层楼:即高楼。
"几点护霜云影转":几片预示霜降的云影在飘动,
# 护霜云:《农政全书》中说:“冬天近晚,忽有老鲤斑云起,渐合成浓阴者,必无雨,名日护霜云。”护霜:方言,酝酿结霜。南宋·费补之《梁溪漫志》:“方言可以入诗,吴中以八月露下而雨谓之‘淋露’,九月霜降而雲谓之‘护霜’。竹坡周少隐有句:‘雲雨细方淋露,云疏欲护霜。’方言又有‘勃姑鸦舅’,‘槐花黄,举子忙’、‘促织鸣,懒妇惊’之类,诗人皆用之,大抵多吴语也。”
"谁家芦管吹秋怨":那家的芦管吹奏出愁怨的乐章。
# 芦管:即芦笳,芦叶制成的管乐器,其音凄厉。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伤秋词。描绘了重阳时节,庭院里碧绿的苔藓上铺满红叶,金菊绽放,已临近重阳宴会。每日里,带着露珠的荷叶如绿扇般渐渐凋零,粉色池塘中的烟水澄澈如白练。词人试着倚着凉风清醒酒意,此时大雁南飞,恰好从层楼上看到。天空中几点护霜的云朵飘动,不知谁家吹奏起芦管,吹出满怀秋怨。表达了词人在重阳秋景中,因万物凋零而生的伤秋之情,以及独处时的孤寂之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词多处借秋景抒发情感。如“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描绘重阳时节庭院与池塘的秋景,以景色的变化暗示时光流逝,烘托出淡淡的忧伤。“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通过云影和芦管声,进一步渲染伤秋的氛围,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融入其中。多感官描写:“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是视觉描写,描绘大雁南飞的景象;“谁家芦管吹秋怨”是听觉描写,听到芦管吹奏出的哀怨曲调。视听结合,从多个感官角度强化了词人在重阳时节的伤感情绪,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3. 分段赏析
上阕主要描绘庭院景致。只见碧苔遍布,霜叶已然红透,正值金菊绽放,重阳佳节即将来临。点明时节后,依照传统,重阳登高设宴、亲友相聚的场景不言而喻。而今年的重阳又将如何呢?诗人轻轻一提,便带出了怀人念远的情思。不过,这一情感并未深入铺陈,只是稍作点染,便又回归到当下庭院景物的刻画。清露悄然降下,圆润的荷叶上露珠滚动,荷叶繁茂之态渐消,反倒衬出半塘碧水的澄澈平静,波澜不兴。下阕将视野拓展,转向空阔寂寥的时空。词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委婉地倾诉出离愁别绪。“试倚凉风醒酒面”一句,生动地描绘出醉饮状态。当饮酒至酣畅之时,倚靠栏杆眺望,秋风吹拂,顿感燥热褪去,头脑愈发清醒,“试”字精准地刻画了此时那种犹疑、恍惚的神态。紧接着,“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从表面看,北归大雁排成整齐队列,飞过高楼,故而称作“雁字”。但深层含义里,大雁向来有传书之意,能否借此与远方之人互通相思呢?可惜,这不过是难以实现的幻想。抬头望向天空,唯有“几点护霜云影转”,悠悠传来的,是“谁家芦管吹秋怨”。“护霜云”暗示着寒霜将至,天气愈发寒冷,更添萧瑟之感。此时,不知从何处飘来悠悠笛声,满含愁怨,进一步勾起了心中的离情别绪。结尾处故意设为疑问句,实则是将主观感受融入外界事物之中。正因内心本就愁绪满怀,才先宕开一笔,却又意味深长,言外有意,同时暗中呼应上阕的“重阳宴”,看似断开,实则紧密相连,相互映照。
4. 作品点评
该词作着力抒发秋日的哀怨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全词主要围绕景色描绘展开,直至收尾之句,才点明“怨”意,借此揭示词人内心深处郁积的浓浓秋怨。其情感隐含在字里行间,让整首词弥漫着一种苍凉萧瑟的氛围。
# 七句深至,末说到秋怨。今人作文,闲闲布题,而以题外一句收之,势乃陡绝,政词作法也。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二
# 出语必雅。北宋艳词,自以小山为冠,耆卿、少游皆不及也。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卷一
# 按前面平平叙来,至末二句引入深处,几有“北风其凉”之思矣。云而日护霜,写得凛栗,此芦管之所以愁怨也。
清黄苏《蓼园词评》
上一篇:宋·洪适《生查子·腊月到盘洲》
下一篇:宋·宋咸《阳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