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抹红妆看使君":村里姑娘们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首看路过谢雨的使君,
# 使君:词人自称。,旋抹红妆:快速匆忙地梳妆打扮。旋,立刻飞快。
"三三五五棘篱门":三三五五地挤着棘篱门往外探望。
# 门:用杂树枝做成的篱笆门。,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相挨踏破茜罗裙":你推我挤的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
# 罗裙:丝绸裙子。,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一作“蒨”。
"老幼扶携收麦社":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到打麦子的土地祠祭祀,
# 收麦社: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乌鸢翔舞赛神村":剩余的祭品引来乌鸢在村头盘旋不去。
# 赛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赛神。,乌鸢:乌鸦、老鹰。
"道逢醉叟卧黄昏":黄昏时在路上遇到一个醉倒的老人。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苏轼所写的一首词。题材为乡村生活场景的描绘。上片以“旋抹红妆”“相挨踏破”等动态描写,生动展现村女争睹太守的欢快场景,活现出她们开朗活泼的神态。下片写乡村里老幼扶携参加收麦社,村子里举行赛神活动,乌鸢在天空中翔舞,路上还遇到醉酒的老翁卧于黄昏之中,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祭祀时的欢乐、祥和氛围。全词通过对乡村生活细节的捕捉与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人情味与自然之美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温馨而又生动的乡村世界之中。
2. 写作手法
人物描写:“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描写乡村女子争相抢看远道而来的使君的你争我抢的鲜活状态。侧面描写:“乌鸢翔舞赛神村”,人们以丰富的酒食酬谢神灵,而引来了无数馋嘴的乌鸢,词人不直接描写酒食的丰盛,却以乌鸢翔舞的场景进行侧面烘托。
3. 分段赏析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上片主要是描写农村中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十分生动有趣。“旋抹红妆看使君”一个“旋”字写出了乡村姑娘们看望使君的急切心情,也写出了她们行动之迅速,她们和富家深闺中的女子需要弄妆梳洗,照镜抹红,头插玉钗不同,只是稍稍打扮便可。“三三五五棘篱门”形象地描写了姑娘们相互拥挤在棘篱门前,你推我、我推你,都想要争先看到远道而来的使君,她们活泼、自然的神态跃然浮现在读者眼前。“相挨踏破茜罗裙”通过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女子们的热情和急切,她们推挤之中,甚至踩破了红色的罗裙,读者们可以想象得到,姑娘们因罗裙踏破的杂乱打闹声、尖叫声,以及欢喜而又含羞的笑脸,画面感十足,也从侧面反映出使君在当地受欢迎的程度。下片转而主要描写祭祀的情景。“老幼扶携收麦社”描绘出乡村里老少相互扶持,一同参加收麦社的场景,“收麦社”点明了这是一个与农事相关的祭祀活动。“乌鸢翔舞赛神村”描绘出人们以丰富的酒食酬谢神灵,而引来了无数馋嘴的乌鸢在村子上空飞翔的画面,暗示了祭祀活动的热闹场景,连鸟儿都被吸引。词人没有直接描写酒食的丰盛,而是以乌鸢翔舞的场景进行侧面烘托,写作地笔法婉曲而又恰到好处。“道逢醉叟卧黄昏”一句,写词人和百姓共同宴饮、狂欢之后,在黄昏时分,路上遇到醉酒的老翁卧倒在地,这一画面看似是不经意之笔却实为匠心,以这一特写的镜头反映出普村同欢庆的热闹情景,增添了乡村生活的悠闲和惬意之感。
4. 作品点评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是苏轼描绘乡村生活词的代表之一,全词语言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描绘的徐州农村优美的风光和淳朴的百姓生活富于生活气息,是苏轼词作中并不多见的题材和风格。这组词在艺术表达上也很有特色,词人善于运用平常的景,表现朴素而又丰富深厚的情,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
# (其二)上片似乎白描,亦有所出。
近代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邵雍《问春(其三)》
下一篇:宋·释文珦《黄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