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ù
yāo
lìng
·
·
gōng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qióng
chū
xiǎng
zhù
hái
cuī
zhī
xīng
wèi
qíng
yōng
lǎn
zhù
míng
jiàn
jīn
tóu
tǐng
wàng
jué
nán
fēi
yún
liáng
qiān
chǐ
chén
yuán
diǎn
huí
shǒu
西
fēng
yòu
chén
zhī
tiān
shàng
zhuō
qiǎo
lóu
nán
běi
guā
guǒ
liáng
luó
chí
rén
shì
huí
láng
piāo
miǎo
shuí
jiàn
jīn
chāi
jīn
bēi
cán
yuè
duò
dàn
gěng
yín
màn
tiān

译文

寒露中的蟋蟀开始鸣叫,织布机又催促人们织布。传说天上的婺星慵懒,实在令人难以为情,她伫立银河的边岸。看不见渡口的小船,也望不见南飞的大雁。云桥有千尺之长。尘世的缘分如此渺小,回首一看,西风又把过去的痕迹吹散。哪知道天上的计划如此拙劣,乞巧楼在南北方向矗立。瓜果多次呈现出凄凉的样子,罗池边上的客人感到寂寞。人间的事情在回廊间缥缈虚幻,谁能看到金钗分开的情景。今夕是何年何夕。这杯中只有些许残酒,映出西斜的月影,只剩下天上耿耿银河,把宇宙映照得澄澈晶莹。

逐句剖析

"露蛩初响":寒露中的蟋蟀开始鸣叫,

"机杼还催织":织布机又催促人们织布。

# 机杼:织布机。

"婺星为情慵懒":传说天上的婺星慵懒,实在令人难以为情,

# 婺:一本作“嫠”。

"伫立明河侧":她伫立银河的边岸。

# 明河:天河。

"不见津头艇子":看不见渡口的小船,

# 津头:渡头,渡口。

"望绝南飞翼":也望不见南飞的大雁。

# 绝:断。

"云梁千尺":云桥有千尺之长。

"尘缘一点":尘世的缘分如此渺小,

"回首西风又陈迹":回首一看,西风又把过去的痕迹吹散。

"那知天上计拙":哪知道天上的计划如此拙劣,

"乞巧楼南北":乞巧楼在南北方向矗立。

# 乞巧楼:乞巧的棚架。

"瓜果几度凄凉":瓜果多次呈现出凄凉的样子,

"寂寞罗池客":罗池边上的客人感到寂寞。

"人事回廊缥缈":人间的事情在回廊间缥缈虚幻,

# 缥缈:高远隐约貌。

"谁见金钗擘":谁能看到金钗分开的情景。

"今夕何夕":今夕是何年何夕。

"杯残月堕":这杯中只有些许残酒,映出西斜的月影,

"但耿银河漫天碧":只剩下天上耿耿银河,把宇宙映照得澄澈晶莹。

# 漫:一本作“浸”。,耿: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六幺令·夷则宫七夕》是宋代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聚焦织女于织机前的场景,机杼声中,她受困于情思,动作迟缓慵懒,满心盼着与牛郎相见。随着时间推移,这份期待逐渐落空,词人借此传递出绝望心绪,将对往日情缘的无奈与慨叹娓娓道来。下阕以天上双星一年一度的艰难相逢为引,转而描写人间“乞巧”的景象,更添几分凄凉。词作借天上人间的对比,道出双星尚有相聚时刻,而自己却只能在冷酒相伴中形单影只,生动勾勒出词人孤寂落寞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七夕抒怀的词作。描绘了七夕时露蛩初响,婺星在银河边的景象,展现出乞巧楼前的凄凉,以及人事在回廊间的缥缈虚幻。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抒发词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巧用“牛郎织女”典故。原意指传说中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需靠鹊桥或仙舟相会。词人以“津头艇子”(渡河船只)和“南飞翼”(传书鸿雁)代指沟通天河两岸的媒介,写织女望穿秋水却“不见”船只、“望绝”飞雁,突出其与牛郎音信断绝、相见无门的绝望。 此处化用神话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情境,暗喻词人与亡妾(杭妾)生死相隔、再无重逢可能的悲痛。

3. 分段赏析

上片:“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切入秋景,蟋蟀与纺织娘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在催促织女抓紧织锦,以便早日赶赴天河与牛郎相见。“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引入星象传说,这里的“婺星”代指织女星,点明织女受困于情思,无心织锦,只痴痴伫立在天河畔,满心盼着与爱人相逢,词人借此将织女形象与杭妾的在天之灵相勾连。“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两句陡然一转,写织女虽望眼欲穿,却因无舟可渡、无雁传书,只能在河边徒然徘徊,道尽天地相隔的无奈。“云梁千尺。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三句续写七夕神话,七夕之夜,群鹊在云雾缭绕的天河上搭起千尺鹊桥,成全了双星一年一度的短暂相聚,可惜良辰苦短,甜蜜过后,又要苦等漫长的一年。下片:“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两句承上启下,转而描写人间“乞巧”风俗。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古时女子会在七夕夜“结彩楼,穿七孔针”,陈设瓜果向织女祈求智慧。词人却感叹,织女自己都深陷与牛郎聚少离多的困境,无力改变王母定下的残酷规条,又哪有余力顾及人间所求?“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暗含讥讽,世人只顾着向织女乞巧,却不曾想此举或许会扰了双星难得的相聚时刻,词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视角,希望众人能体谅织女的不易,莫要平添烦扰,更直言织女自顾不暇,哪有空因些许瓜果就赐予凡人智慧?“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借“金钗擘”的典故,既重现王母用金钗划出天河分隔牛郎织女的传说场景,也借此隐喻世事无常,神话终究是虚幻一场。“今夕何夕。杯残月堕,但耿银河漫天碧”,以设问强调七夕主题,明知今夜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却偏要发问,意在提醒众人莫忘:人间乞巧宴散、月落之时,无情的天河又将再度分隔这对有情人。词末“寂寞罗池客”一句,将天上双星的短暂相聚与自己因杭妾离世而形单影只、酒冷人单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以景结情,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悲戚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事偏要实叙,不怕惊死谈清空一流,却全是世间痴儿女幻境。

近代陈洵《海消说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邵雍《春雨吟》

下一篇:宋·刘克庄《杂记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