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àn
jiāo
·
·
西
rén
yù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wǎn
fēng
chuī
zhàn
xīn
shēng
luàn
míng
zhū
cāng
shuí
xiāng
lián
shōu
bǎo
jìng
yún
jǐn
hóng
hán
fēi
niǎo
fān
kōng
yóu
chuī
làng
guàn
chèn
shēng
zuò
zhōng
háo
kàn
gōng
yǐn
qiān
dàn
yáo
xiǎng
chǔ
shì
fēng
liú
suí
rén
lǎo
zuò
fēi
xiān
máo
shè
shū
jīn
zài
fǒu
sōng
zhú
fēi
chóu
shuō
dāng
nián
wàng
lóu
xià
shuǐ
yún
kuān
zhǎi
zuì
zhōng
xiū
wèn
duàn
cháng
táo
xiāo

译文

晚风吹来细雨,雨点敲打新生的荷叶、发出声响,仿佛明珠般的雨珠洒在苍翠的玉璧上。是谁将梳妆匣中的宝镜收起,此刻彩霞如锦缎般铺展,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染得满湖通红。飞鸟在空中盘旋翻飞,游鱼跃出水面吐出浪花,它们早已习惯了追随着笙歌与宴席嬉戏。酒席间众人有豪气,看您一饮便是千石烈酒。遥想当年那位隐士的风流往事,现在仙鹤追随人去,林逋死后,上升仙界成为飞仙之长。如今他茅草屋旁的篱笆是否还在,松竹也早已不复当年的青翠。想要诉说当年的事情,唯有望湖楼下,水天相接的云影,忽宽忽窄。醉意朦胧中不必追问,那令人断肠的桃叶佳人消息,终究无处可寻。

逐句剖析

"晚风吹雨":晚风吹来细雨,

"战新荷、":雨点敲打新生的荷叶、

"声乱明珠苍璧":发出声响,仿佛明珠般的雨珠洒在苍翠的玉璧上。

"谁把香奁收宝镜":是谁将梳妆匣中的宝镜收起,

# 宝镜:借喻太阳、圆月。,香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云锦红涵湖碧":此刻彩霞如锦缎般铺展,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染得满湖通红。

# 红涵湖碧:一作“周遭红碧”。,云锦:宋文同《题守居园池横湖》:“一望见荷花,天机织云锦。”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横湖》:“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段,从教匹练写秋光。”

"飞鸟翻空":飞鸟在空中盘旋翻飞,

"游鱼吹浪":游鱼跃出水面吐出浪花,

"惯趁笙歌席":它们早已习惯了追随着笙歌与宴席嬉戏。

"坐中豪气":酒席间众人有豪气,

"看公一饮千石":看您一饮便是千石烈酒。

# 看公:一作“看君”。

"遥想处士风流":遥想当年那位隐士的风流往事,

# 处士:指林逋。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号西湖处士。

"鹤随人去":现在仙鹤追随人去,

# 鹤随人去:《诗话总龟》:“林逋隐于武林之西湖,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畜鹤。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宋沈括《梦溪笔谈》:“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

"老作飞仙伯":林逋死后,上升仙界成为飞仙之长。

# 伯:一作“客”。,飞仙:《十洲记》:“蓬莱山周回五千里,有圆海绕山,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往来,唯飞仙能到其处耳。”,老作:一作“已作”。

"茅舍疏篱今在否":如今他茅草屋旁的篱笆是否还在,

# 疏篱:一作“竹篱”。

"松竹已非畴昔":松竹也早已不复当年的青翠。

# 畴昔:往日,以前,指往事或以往的情怀。

"欲说当年":想要诉说当年的事情,

"望湖楼下":唯有望湖楼下,

# 望湖楼:《临安志》:“望湖楼在钱塘门外一里,一名看经楼。乾德五年钱忠懿王建。”

"水与云宽窄":水天相接的云影,忽宽忽窄。

"醉中休问":醉意朦胧中不必追问,

"断肠桃叶消息":那令人断肠的桃叶佳人消息,终究无处可寻。

# 桃叶: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尝渡此,献之作歌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这首词分上下两部分,上片写杭州西湖美景。红莲绿荷盛开时,晚霞映在水面,鱼儿游动,笙歌飘荡,展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下片追忆曾在西湖留下足迹的名人,如今人已不在,景物也变了样,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失落。开头写初夏傍晚在西湖边散步,雨点打在荷叶上沙沙作响;接着写雨后湖面波光粼粼,晚霞和碧水交相辉映;再写鱼儿追逐游船,词人和朋友畅饮的情景。中间部分说到林逋在孤山种梅养鹤的生活;然后写林逋住过的茅屋空了,只有当年望湖楼下的云影还在变幻。最后以痛快饮酒、尽情游湖作结。整首词把自然景色和人物故事结合起来写,读来别有韵味。上片描绘西湖夏日美景,下片追忆古人,既有对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郁闷与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约创作于宋孝宗乾道六至七年(1170-1171),辛弃疾时任司农寺主簿。此为唱和之作,然所和对象及原作皆不可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描绘了西湖雨后新荷摇曳、鱼鸟嬉戏的灵动景致,以及望湖楼下水云变幻的壮阔画面,同时追忆隐士林逋的飘逸风骨。通过今昔对比,既抒发了对自然风物的沉醉与豪情,又暗含对时光流转、故人不再的怅惘,将历史烟云与人生况味融为一体,展现了辛弃疾豪放与婉约兼具的词风。

2. 写作手法

用典:“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一句,运用北宋隐士林逋“梅妻鹤子”之典: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身不仕不娶,故称“处士”。辛弃疾借其超逸风姿,既赞友人豪饮之雅兴,又暗含对隐逸生活的追慕。“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反用王献之爱妾桃叶的典故,以桃叶渡口的离别传说,反衬西湖风物的恒久美好,将历史烟云与眼前景致交织,既深化了物是人非的怅惘,又凸显了与友共醉今朝的洒脱,典中藏情,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西湖夏暮胜景。开篇三句摹写骤雨击荷之韵,以“新荷”点明初夏时节,“晚风”暗合黄昏时序。作者冒雨寻幽,反觉雨珠敲荷如珠落玉盘,足见游兴之浓。“谁把”两句转写雨霁云霞,暮色中红日熔金,霞光潋滟,“红涵湖碧”四字尤显丹青妙笔,在明暗交织间勾勒出西湖的瑰丽画卷。“飞鸟”三句转实景描写,以“翩跹”状飞鸟凌波,“吐珠”绘游鱼戏藻,更以“惯趁空欲席”点出鱼鸟与游人相谐之趣。这般看似闲逸的笔触,既摹写自然生趣,更暗含天人合一之境。末句"坐云"二句收束宴饮场景,既见友朋畅怀之豪情,又以“今人”与“昔贤”的时空对话,自然引出对林逋高节的追慕。下片追怀西湖隐逸风骨。林逋孤高自守,终身不仕,结庐孤山二十载,植梅驯鹤,以“梅妻鹤子”传为佳话。起笔“遥想”二字如时空穿越,与东坡赤壁怀古异曲同工,瞬间激活历史记忆。彭孙遹评其“处士风流”,恰在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词人想象林逋驾鹤登仙,以“飞仙伯”之喻升华其超凡脱俗,这与太白“谪仙”、石曼卿“芙蓉城主”的典故形成互文,彰显隐士风骨的不朽魅力。故居“茅舍”二句笔锋陡转,松竹依旧而斯人已逝,物是人非的怅惘油然而生。词意至此宕开,转写云水苍茫,呼应上片“红涵湖碧”,却以闲“话当年”赋予沧桑感。结句“醉云”双关,既指纵情山水之乐,又暗含对桃根桃叶等世俗艳情的超越,最终以林逋高节反衬浮华,完成对"处士风流"的礼赞。

4. 作品点评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是一首吟咏杭州西湖的词作。作品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有机结合,通过豪放与婉约兼具的笔触,展现出西湖的湖光山色与人文底蕴,意境深远,别具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奇险灏瀚之致,笔舌间足以副之。

明潘游龙《古今诗馀醉》

# 字字敲得响,胜览。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鹧鸪天·杖屦寻春苦未迟》

下一篇:宋·辛弃疾《菩萨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