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双眉斗画长":每日里都精心描画着细长的双眉,像在与他人争奇斗艳,
"行云飞絮共轻狂":行为如飘飞的云朵和柳絮般轻狂不羁。可内心深处,却不愿将真心托付给那浪荡游乐的男子。
"不将心嫁冶游郎":可内心深处,却不愿将真心托付给那浪荡游乐的男子。
"溅酒滴残歌扇字":饮酒时溅出的酒滴,渐渐模糊了歌扇上的字迹,
"弄花熏得舞衣香":在花丛中嬉戏,花香熏染了舞衣。
"一春弹泪说凄凉":一整个春天都在流着泪诉说内心的凄凉。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浣溪沙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词。词中描绘了歌妓精心梳妆、行为轻狂的外在形象,以及“不将心嫁冶游郎”的内心坚守,通过“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展现其宴乐生活场景,最后以“一春弹泪说凄凉”揭示其内心的痛苦与凄凉,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女子的同情,也寄寓了作者自身身世之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起首句描绘歌女每日精心梳妆双眉,“斗”字饱含辛酸。次句中的“行云”,巧妙化用《高唐赋》中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以此暗喻歌女漂泊无定、如朝云暮雨般难以自主的生涯。象征:“行云飞絮共轻狂”里的“飞絮”,在传统旧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女子漂泊无依的命运与行踪。在这里,“行云飞絮”四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歌女的举止神态,更暗示出她身为歌女的特殊身份。对比:上阕前两句极力渲染歌女外在的“轻狂”,如精心画长眉、举止似行云飞絮。然而“不将心嫁冶游郎”一句,却展现出她内心深处的坚守。这种外在表现与内心世界的对比,鲜明地呈现出歌女现实生活与理想的矛盾。化用:“弄花熏得舞衣香”一句,巧妙化用于良史《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诗句,在原诗的基础上,增添了更浓郁艳丽的色彩。
3. 分段赏析
开篇首句,刻画歌女在权贵们的要求下,每日精心梳妆,极力描绘细长双眉,只为争妍取怜。一个“斗”字,便已蕴含无尽辛酸。次句深入描绘,她如天上飘浮的行云般轻浮,似纷飞的柳絮般狂荡。“行云”化用《高唐赋》中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之意,暗喻歌女漂泊无定的生涯;“飞絮”在旧诗词里常用来象征女子漂泊无依的命运与行踪。“行云飞絮”四字,不仅勾勒出歌女的举止神态,也暗示出其身份。所谓“轻狂”,不过是表象罢了。杜甫《绝句漫兴》中“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随风逐水的意象,不正象征着女子身不由己、任人摆布的悲惨处境吗?前两句着重渲染歌女的装扮与姿态,凸显其“轻狂”,实则是为展现她现实生活与内心理想的冲突——“不将心嫁冶游郎!”这才是歌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此句化用自李商隐《无题》诗“不知身属冶游郎”,但境界更高。“身属”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歌女而言,或许是无奈且难以避免的,她们被迫委身于玩弄女性的公子哥儿。然而,在其内心深处,仍有不可侵犯的净土,即便身体被迫归属,心却绝不许嫁,那些冶游郎休想得到她真正的爱情。“不将心嫁”四字,掷地有声,向世人揭示出封建社会底层女子纯洁美好的心灵。过片两句,描摹歌女在筵席前伴人歌舞的场景:饮酒酣畅时溅出的美酒,晕染了歌扇上的字迹;摆弄花朵,让舞衣熏染上袅袅幽香。“溅酒”体现其纵饮狂态,“弄花”描绘其娇柔之姿。歌扇舞衣,点明其身份。这两句辞藻艳丽,刻画精细,次句化用自于良史《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色彩更为浓郁。这便是歌女的日常,也是“轻狂”的具体注脚。她在酒筵上强颜歌舞助欢,内心却满是悲凉。“一春弹泪说凄凉”,意味着她无人倾诉,只能暗自垂泪,独自承受凄凉,辜负了美好春光,虚度了青春年华。至此,词的主旨方才点明。
4. 作品点评
《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通过对歌女形象与生活的刻画,展现出独特艺术魅力与深刻思想内涵。词中善用多种写作手法,如用典、象征、引用、化用等,使表意丰富且含蓄。上阕通过外在“轻狂”与内心坚守的对比,凸显歌女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下阕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歌女生活场景。词以精美词句传达沉郁悲凉之情,看似写歌女,实则寄寓作者身世之感。“不将心嫁冶游郎”掷地有声,揭示封建社会底层女子纯洁美好的心灵,在晏几道词作中别具一格,体现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与对社会底层女性的人文关怀。
上一篇:宋·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下一篇:宋·朱敦儒《点绛唇·绿径朱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