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uí
hóng
tí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sān
jiāng
kǒu
tiān
yuè
suǒ
kuī
dōng
西
miǎo
rán
bái
màn
màn
jìn
běi
dǒu
hào
hào
nán
shuí
tóu
hóng
liǎng
jiān
è
zhōng
liú
shèn
lán
shǔn
xiāng
chéng
chū
shén
suǒ
wéi
miè
zài
qǐng
chén
xīng
zuò
shàng
ào
zhì
zhōng
yóu
lián
biàn
huà
gōng
wèi
yīn
rén
jīn
jūn
chí
jiǔ
jiāng
tán
xiào
bīn
kuā
jiǔ
zhōu
zhuàng
yíng
huáng
dān
shā
zhù
cuǐ
càn
huáng
jīn
zhōng
jiā
shǐ
zhù
jiē
háo
zhí
kuì
gǎn
làn
yǒu
zhōng
gǎi
zuò
hái
dāng
cǎi
mín

译文

垂虹亭位于三江五湖汇聚的河口之处,地势开阔,仿佛大地与天空相连,没有阻隔。在这里,日月的光辉有时会被遮蔽,极目望去,东西方向皆是一片浩渺的白色。那辽阔的景象,仿佛北斗星都沉浸在漫无边际的空间里,南极也在浩浩荡荡的视野中漂浮。是谁将这如彩虹般的亭子投放在这里,似乎想要拯救天地之间的困厄。在江水的中流,夹杂着蜃气,亭子的栏杆相互承接,如同鸟儿的羽翼一般。一开始怀疑这是神灵的杰作,可这奇妙的景象又仿佛顷刻间就会消失不见。清晨我就登上亭子坐下,一直傲然独坐在那里,直到太阳偏西。我依然怜爱这亭子建造工艺的奇妙变化,却没想到它是役使百姓之力建成的。如今有人手持酒浆,一边谈笑一边照顾着宾客。他们很是夸赞这座亭子汇聚了九州的奇物,其壮丽程度天下无双。亭子的柱子像丹砂一样明亮辉煌,墙壁像黄金一样璀璨夺目。中等家产的人家不会考虑建造的初衷,资助建造的都是豪富之家。可叹只有我独自感慨,这样奢华的建筑终究会有破败的时候。改建的事情或许不可避免,但还是应当考虑百姓的力量。

逐句剖析

"三江五湖口":垂虹亭位于三江五湖汇聚的河口之处,

"地与天不隔":地势开阔,仿佛大地与天空相连,没有阻隔。

"日月所蔽亏":在这里,日月的光辉有时会被遮蔽,

"东西渺然白":极目望去,东西方向皆是一片浩渺的白色。

"漫漫浸北斗":那辽阔的景象,仿佛北斗星都沉浸在漫无边际的空间里,

"浩浩浮南极":南极也在浩浩荡荡的视野中漂浮。

"谁投此虹蜺":是谁将这如彩虹般的亭子投放在这里,

"欲济两间厄":似乎想要拯救天地之间的困厄。

"中流杂蜃气":在江水的中流,夹杂着蜃气,

"栏楯相承翼":亭子的栏杆相互承接,如同鸟儿的羽翼一般。

"初疑神所为":一开始怀疑这是神灵的杰作,

"灭没在顷刻":可这奇妙的景象又仿佛顷刻间就会消失不见。

"晨兴坐其上":清晨我就登上亭子坐下,

"傲兀至中昃":一直傲然独坐在那里,直到太阳偏西。

"犹怜变化功":我依然怜爱这亭子建造工艺的奇妙变化,

"不谓因人役":却没想到它是役使百姓之力建成的。

"今君持酒浆":如今有人手持酒浆,

"谈笑顾宾客":一边谈笑一边照顾着宾客。

"颇夸九州物":他们很是夸赞这座亭子汇聚了九州的奇物,

"壮丽此无敌":其壮丽程度天下无双。

"荧煌丹砂柱":亭子的柱子像丹砂一样明亮辉煌,

"璀璨黄金壁":墙壁像黄金一样璀璨夺目。

"中家不虑始":中等家产的人家不会考虑建造的初衷,

"助我皆豪殖":资助建造的都是豪富之家。

"喟予独感此":可叹只有我独自感慨,

"剥烂有终极":这样奢华的建筑终究会有破败的时候。

"改作不可无":改建的事情或许不可避免,

"还当采民力":但还是应当考虑百姓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垂虹亭》是宋代王安石所作的五言古诗。诗中开篇借景抒情,描绘垂虹亭地处三江五湖口的壮阔位置,以及在此处能见到的日月浩渺、天地苍茫之景,赋予垂虹亭如虹霓般拯救天地间的神秘色彩。接着描述亭身构造精巧,诗人沉醉于亭中景色,同时也对其建造工艺赞叹有加。而后展现了人们在亭中饮酒谈笑、夸赞其壮丽无敌的场景,凸显出垂虹亭的奢华。但诗人没有一味沉浸于赞美,而是笔锋一转,表达了对亭宇奢华背后耗费民力的忧虑,批判了这种不顾百姓负担的做法,体现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对民生的关怀,以及务实的思想态度。全诗融写景、叙事与议论于一体,情感真挚且立意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开篇从“三江五湖口,地与天不隔”写起,描绘垂虹亭所处的宏阔地理位置,以及“日月所蔽亏,东西渺然白”的壮丽景象,借眼前之景,为后文感慨做铺垫。通过对垂虹亭的描写,如亭的构造“中流杂蜃气,栏楯相承翼”等,表达对其巧夺天工的赞叹。托物言志:借亭子建造的奢华“荧煌丹砂柱,璀璨黄金壁”,托物言志,抒发对耗费民力的不满与对百姓的同情。对比:将垂虹亭建造的壮丽奢华,如“颇夸九州物,壮丽此无敌”,与可能因此给百姓带来的负担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对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同时,以“晨兴坐其上,傲兀至中昃”中自己的悠然状态,衬托出对亭子背后问题的深刻思考。直抒胸臆:“喟予独感此,剥烂有终极。改作不可无,还当采民力”直接表明诗人的观点,对亭子过度奢华可能导致的后果表示担忧,呼吁考虑百姓的力量,使情感表达直白强烈。

2. 分段赏析

开篇至“谁投此虹霓,欲济两间厄”:先点明垂虹亭地理位置,“三江五湖口,地与天不隔”,突出其处于江河湖海汇聚之处,地势开阔,仿佛与天相接。“日月所蔽亏,东西渺然白”描绘出在亭中所见的宏大景象,日月的光辉在这里有时会被遮蔽,极目远眺,东西方向都是一片浩渺的白色。“漫漫浸北斗,浩浩浮南极”进一步渲染出此地的辽阔与苍茫,仿佛北斗星都沉浸在这漫漫的天地之间,南极也漂浮在浩浩的视野尽头。这几句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氛围。“谁投此虹霓,欲济两间厄”则以疑问的方式,表达对垂虹亭如彩虹般横卧江面,仿佛要拯救天地间苦难的好奇与赞叹,为亭子增添了神秘色彩。“中流杂蜃气,栏楯相承翼”至“不谓因人役”:“中流杂蜃气,栏楯相承翼”描绘垂虹亭在江水中流的景象,周围夹杂着蜃气,栏杆相互承接,如同鸟儿的羽翼。诗人初见此景,“初疑神所为,灭没在顷刻”,一开始怀疑是神灵建造,可转眼间又觉得这奇妙之景仿佛要消失。“晨兴坐其上,傲兀至中昃”描述诗人清晨就坐在亭上,一直待到太阳偏西,沉浸其中。“犹怜变化功,不谓因人役”,诗人既怜爱亭子建造的鬼斧神工,又没想到它是役使百姓之力建成,为后文的感慨埋下伏笔。“今君持酒浆,谈笑顾宾客”至结尾:“今君持酒浆,谈笑顾宾客。颇夸九州物,壮丽此无敌”,描绘出如今有人手持酒浆,与宾客谈笑风生,夸赞这亭子汇聚九州之物,壮丽无比。“荧煌丹砂柱,璀璨黄金壁”进一步刻画亭子的奢华,柱子如丹砂般明亮,墙壁如黄金般璀璨。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喟予独感此,剥烂有终极”,叹息自己独自感慨,这样的奢华终有破败之时。“改作不可无,还当采民力”则直接表达观点,认为改建可以,但应当考虑百姓的力量,批判了建造的奢华与对民力的耗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追感往事五首(其一)》

下一篇:宋·郭印《虚舟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