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鸭池南夜不归":在斗鸭池南的宴会上,词人整夜都没有回家,
"酒阑纨扇有新诗":酒宴将尽时,词人在歌女的纨扇上题写了新的诗句。
# 酒阑:饮酒意兴将尽的时候。
"云随碧玉歌声转":天上的云彩随着歌女那如碧玉般清脆的歌声而飘动,
"雪绕红琼舞袖回":雪花仿佛围绕着歌女那如红琼般鲜艳的舞袖而旋转。
"今感旧":如今回忆起往事,不禁感到伤感,
"欲沾衣":泪水快要沾湿衣裳。
"可怜人似水东西":可叹的是,人就像流水一样,各自流向不同的方向,难以再相聚。
"回头满眼凄凉事":回头望去,满眼都是凄凉的景象,那些曾经的欢乐时光,
"秋月春风岂得知":秋月和春风又怎能知晓呢?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感旧词。描绘了宴饮场景的繁华与凄凉,又抒发了对旧情难追、人生无常的深切感伤。
2. 写作手法
反问:“岂得知”三字使用了反诘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词人孤寂、绝望的心情。词人认为皎洁的秋月和温煦的春风并不能理解他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以反问的形式更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对比:“酒阑纨扇有新诗”“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以“酒阑”“纨扇”“歌声”“舞袖”等意象勾勒歌舞升平的狂欢;下片陡转至现实:“今感旧,欲沾衣”“回头满眼凄凉事”,通过“今昔对比”形成强烈情感张力。这种结构与《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中“从别后,忆相逢”的时空跳跃异曲同工。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前两句描绘了昼夜相继的游赏与欢宴。酒宴虽已接近尾声,但欢乐的氛围依旧浓厚,词人兴致高昂,在歌女的纨扇上题写新诗,尽显情意与才情。这两句以淡笔轻描,略点宴乐之乐,为下文的浓墨重彩做铺垫。“云随”两句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歌女的歌声与舞姿:天上的云似乎随着碧玉般的歌声飘转,红琼般的舞袖回旋间仿佛裹着飞雪。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歌女的歌声婉转、舞姿翩翩,让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词中所描绘的或许是晏几道最眷恋的歌女小莲,她的歌声与舞姿让晏几道沉醉其中,情不自禁地在纨扇上题诗。近世论者常将这两句与晏殊的“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相比较,认为两者意境相近,但晏几道的用词更为精妙。词的下阕转入怀旧,点明主旨。词人追忆往昔,不禁泪湿衣襟。最令人痛心的是,两人如同分流的河水,各自东西,再难重逢。此时,小莲或许也已不知去向。词人发出深沉的叹息:“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依旧是那轮皎洁的秋月,依旧是那温暖的春风,但那个人却早已不在身边,连同她的歌声与舞姿,只留下满眼的凄凉。“秋月春风”四字,蕴含了无尽的哀思,而“岂得知”三字则是词人绝望的反问,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事变迁的无奈。
下一篇:宋·黄庭坚《下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