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
yuán
chūn
·
·
sòng
wēng
bīn
yáng
yóu
è
zhǔ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qíng
zhī
wéi
rěn
kān
sòng
jūn
biàn
便
jiāng
tiān
yuǎn
zhōng
xiāo
tóng
yuè
guān
qiū
jìn
qīng
chén
zhǔ
shēng
fēng
diāo
qiú
míng
xuě
yīng
xióng
jīn
rén
xíng
zǎo
liào
gāng
cháng
kěn
lèi
yǎn
pín
píng
shēng
xiù
qīng
zūn
dào
zhàng
dòng
fēng
kāi
yǒu
shén
tīng
míng
huáng
lóu
gāo
bǎi
chǐ
zhāo
chí
bái
sǎo
qiān
jūn
jiǎ
cái
gāo
yuè
jiā
jūn
zài
hǎo
yàn
rán
shí
shàng
wén
dào
jīn
niàn
rén
lǎo
gān
xián
yún

译文

不由思绪万千,我年已垂暮,然仍旧羁旅在外,且还要送亲如兄弟的翁五峰赴鄂州前线御敌,我俩虽然将要分离,今后两地相隔,千里之远,但秋高气爽,仍可在中秋佳节,同赏明月,即使是隔着千山万水也是“千里共婵娟”啊。可是如今战火纷飞,何日才能重新回复宁静的生活?翁五峰到鄂后,很快就要入冬,翁将手执拂尘,身穿貂裘,在贾帅幕府中与人讨论时政,议论战况。尽快起程义无反顾地奔赴前方,翁应该为国事硬起铁石心肠,不要为儿女情长而难舍难分。翁五峰如太白再世,“斗酒诗百篇”似的借酒助文才,且秀句迭出;而且他忠心耿耿,能为贾似道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地办事。白天可以驰骋骏马,练武备战,若要赶写告敌檄文,相信你必能倚马可待,文势可以横扫千军。五峰若到了鄂州,夜晚闲暇可以到黄鹤楼登高访古,探访胜迹,探访胜迹,白天可以驰骋骏马,练武备战,若要赶写告敌檄文,相信你必能倚马可待,文势可以横扫千军。鄂州前线如今有了五峰这个像贾谊那样的高才辅佐军事,再加上士气高昂得如岳家军一样的宋军,必定能够大败元兵,还能乘胜收复失地,勒石在燕然山上。直到今天,你如果在鄂建功立业,不要忘记吴地还有我这个年迈的朋友在家中,像闲云野鹤般的无所事事啊。

逐句剖析

"情如之何":不由思绪万千,

"暮涂为客":我年已垂暮,然仍旧羁旅在外,

# 涂:通“途”,道路。

"忍堪送君":且还要送亲如兄弟的翁五峰赴鄂州前线御敌,

"便江湖天远":我俩虽然将要分离,今后两地相隔,千里之远,

"中宵同月":但秋高气爽,仍可在中秋佳节,同赏明月,即使是隔着千山万水也是“千里共婵娟”啊。

# 月:一本作“舟”。

"关河秋近":可是如今战火纷飞,

# 关河秋近:代指边防战事。

"何日清尘":何日才能重新回复宁静的生活?

# 清尘:扫除尘垢。

"玉麈生风":翁五峰到鄂后,很快就要入冬,翁将手执拂尘,

"貂裘明雪":身穿貂裘,

"幕府英雄今几人":在贾帅幕府中与人讨论时政,议论战况。

# 幕府:将帅的府署,后指地方军政长官的衙署。

"行须早":尽快起程义无反顾地奔赴前方,

# 须:一本作“清”,一本作“情”。

"料刚肠肯殢":翁应该为国事硬起铁石心肠,

# 殢:滞留。,刚肠:喻性格刚直。

"泪眼离颦":不要为儿女情长而难舍难分。

# 颦:皱眉。,离:一本作“难”。

"平生秀句清尊":翁五峰如太白再世,“斗酒诗百篇”似的借酒助文才,且秀句迭出;而且他忠心耿耿,能为贾似道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地办事。

"到帐动风开自有神":白天可以驰骋骏马,练武备战,若要赶写告敌檄文,相信你必能倚马可待,文势可以横扫千军。

"听夜鸣黄鹤":五峰若到了鄂州,夜晚闲暇可以到黄鹤楼登高访古,探访胜迹,

# 黄鹤:指黄鹤楼,在湖北武昌。始建三国吴黄武二年(233年)。

"楼高百尺":探访胜迹,

"朝驰白马":白天可以驰骋骏马,练武备战,

"笔扫千军":若要赶写告敌檄文,相信你必能倚马可待,文势可以横扫千军。

"贾傅才高":鄂州前线如今有了五峰这个像贾谊那样的高才辅佐军事,

# 贾傅:指西汉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与梁怀王太傅,因世称梁太傅。此处以贾谊比友人。

"岳家军在":再加上士气高昂得如岳家军一样的宋军,

# 在:一本作“壮”。,岳家军:岳飞率领抗金的军队。

"好勒燕然石上文":必定能够大败元兵,还能乘胜收复失地,勒石在燕然山上。

# 勒燕然石:《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后遂以“燕然"代指击败外敌的卓越战功。燕然山,在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

"到今日":直到今天,

"念故人老矣":你如果在鄂建功立业,不要忘记吴地还有我这个年迈的朋友在家中,

"甘卧闲云":像闲云野鹤般的无所事事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兼具家国情怀与豪放气格的饯别词。此词作于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铁骑围攻鄂州之际,时贾似道率军驰援,词人好友翁宾旸(翁孟寅)即将入幕参战。此词“以文为词”的特征尤为显著:上片“玉尘生风,貂裘明雪”以魏晋名士挥麈谈玄之态写儒将风仪,下片“夜鸣黄鹤”“朝驰白马”则化用崔颢、李白诗意,构建出时空交错的战争图景。结句“松江上,念故人老矣,甘卧闲云”,在激昂主调中忽转沉郁,既暗合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的悲慨,又以“闲云”意象反衬自身幕僚身份的无奈,形成豪放与婉约的张力。张炎评其“杂诸稼轩集中,一时难辨”,正指此种刚柔并济的词体创新吴文英以壮阔笔触将个人离情与民族存亡熔铸一体,展现出南宋末世文人独特的时代精神与文学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作于南宋存亡攸关的1259年,时值忽必烈渡江围鄂、贾似道临危受命之际,堪称南宋末世悲歌与战歌的交响。开篇“情如之何,暮途为客”三句,将个人送别置于“日暮途穷”的王朝隐喻中。词中“幕府英雄今几人”的诘问,既是对贾似道麾下人才凋零的实录,亦暗含对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的追缅。末句“好勒燕然石上文”,借东汉窦宪大破匈奴的典故,既呼应贾似道“都督诸路军马”的统帅身份,又暗讽其后来“称臣纳币”的苟且行径——这种历史预言般的反讽,恰使全词在慷慨激越中透出苍凉底色。吴文英以词史笔法熔铸家国情怀,在稼轩豪放词风中注入沉郁顿挫的史诗气质,使这首饯别之作成为镌刻南宋末世士人精神图腾的碑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饯别词。此词以贾谊之才比拟翁五峰,以岳家军比拟抗元宋军,并提出希望,要求翁能在前线为宋军出谋划策,驱逐元兵,建立不世功业,勒石燕然山。此词不仅语言清疏,且有豪气;其起数句和结拍以文为词,即使杂诸稼轩集中,一时也难以分辨。词中语多鼓励,词风清朗豪放。

2. 写作手法

用典:末句“好勒燕然石上文”化用窦宪破匈奴典故,表面寄托建功立业的期许,实则暗藏对贾似道未来“鄂州和议”的历史反讽,典故的深层语义与史实形成撕裂性张力。比喻:通过“烟雨”暗喻战场硝烟,“杏花寒”以花期受挫象征战局艰难,将自然景物转化为军事隐喻。此类比喻在吴文英其他词作中常见,以“江湖天远”暗指疆域危机,使地理空间承载家国存亡的厚重感。

3. 分段赏析

《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以时空交织的笔法熔铸家国情怀,展现出吴文英晚年词作中罕见的刚健风骨。上片起笔“情如之何”三句,熔铸江淹《别赋》与庾信《哀江南赋》的双重意境:既以“暮途为客”暗喻开庆元年(1259)蒙军三路伐宋的危殆时局,又以“忍堪送君”的哽咽之语,将个人离殇嵌入“日暮途穷”的王朝叙事。扇面对“江湖天远,中宵同月”看似抒写江湖之隔的缱绻,实则暗喻蒙哥汗攻蜀、忽必烈围鄂的军事压迫,“何日清尘”四字更以拂拭战尘之问,将词境从离愁拓展至对“鄂州之围”的战略关切。下片“幕府英雄”的凌厉发问,既是对贾似道“都督诸路军马”的期许,更是对岳飞“冻死不拆屋”治军精神的隔世召唤。“玉尘生风”与“貂裘明雪”的意象并置颇具深意:魏晋名士的麈尾化作运筹帷幄的谋略符号,北地胡服的貂裘却成宋军御敌的铠甲,这种文化意象的错位书写,折射出末世文人重构精神图腾的挣扎。结拍“甘卧闲云”的自我解嘲,在“燕然勒石”的壮语后陡转苍凉——六旬布衣的“闲云”之喻,既是“江湖天远”的空间呼应,更是对贾似道集团“深掩麟经”(见吴文英《西平乐慢》)的历史预判,平淡语中激荡着“廉颇老矣”的悲愤。

4. 作品点评

全词语多鼓励,词风晴朗豪迈。词人虽已至暮年,却壮心不已。表现了词人还有为国效力的壮志,但奈何只能向闲云野鹤那样,隐居了一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作为送人游幕的作品,其中不免有溢美之词。将对方比作贾谊已是过誉,将贾似道之部伍比作岳家军,在今人看来更是莫大的讽刺。事实上,误国权奸贾似道在鄂州之役中表现恶劣,且其表现正是蒙古得以灭宋的直接诱因之一。不过,在揄扬之外,吴文英也写出了个人的真实感受,因而也不乏动人之处。古人送别多悲戚之语,因为通讯与交通不便,分离可能就意味着永隔。吴文英作此词时已是风烛残年,老年作别,更难为怀,所以起首便有浓重的伤痛意味,为全篇抹上了凄凉的底色。即使篇中穿插有对对方英雄气概的赞许,也并不能冲淡这种情绪。而全篇最后的“念故人老矣”句,则又将情绪带回伤别的主题上来,与开篇构成了很好的呼应。通观全篇,情感的着眼点在对方与自我之间往复,以他人的意气风发与自己的晚景凄凉形成映照,以悲情起,以悲情结,中间穿插昂扬之意,情绪起伏跌宕,时空穿插交错,充分显示了词体言情摇曳生姿的特点。

近代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唐宋诗词中的武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不睡》

下一篇:宋·苏轼《虎丘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