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干李君索余赋《秀野》《绿绕》二诗":提干李君请我作《秀野》《绿绕》两首诗,
# 提干李君:李泳(?—1189?),字子永,号兰泽,扬州(今属江苏)人。尝官两浙东路安抚司准备差遣,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知溧水县。淳熙末年卒。著有《兰泽野语》,及弟兄五人合集《李氏花萼集》,均佚。李泳尝为坑冶司干官,故称其为提干李君。
"余诗寻医久矣":我因病搁笔已久,
# 诗寻医:北宋苏轼《七月五日二首·其一》:“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宋施元之注云:“法令所载,‘寻医’为去官,‘入务’乃住理,诗中所用盖出于此。”又引《旧唐书·陆贽传》中语:“避谤不著书。”王十朋注曰:“诗寻医,谓不作诗也。酒入务,谓止酒不饮也。”
"姑合二榜之意":姑且融合两块匾额的意趣,
# 二榜:二题,即上文所说的“秀野”“绿绕”两个诗题。榜,公开张贴的文书、告示。这里指提干李君出的题目。,姑:姑且。
"赋水调歌头以遗之":填一首《水调歌头》送他。
# 遗:送交,交付。
"然君才气不减流辈":但李君才气不输同辈,
# 流辈:同辈,同一流的人。,才气:指胸怀气魄。
"岂求田问舍而独乐其身耶":怎会只做置地建房、独求安乐的事呢!
# 独乐:独自欣赏、娱乐。,求田问舍:买田置房,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见陈登,陈登久不与语,使许汜卧下床,而自卧大床。许汜诉于刘备。刘备说:“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陈登的字)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末句“百尺卧高楼”亦用同一典故。
"文字觑天巧":文章须洞察自然的精巧,
# 文字觑天巧:意谓其诗造诣极高,已经探求到自然的奥妙。唐韩愈《答孟郊》:“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人皆余酒肉,子独不得饱。”觑,窥探。天巧,不假雕饰,自然工巧。
"亭榭定风流":亭台楼阁自当造就风雅韵致。
"平生丘壑":平生向往山林隐居,
# 平生丘壑:言乎生志在山水、退隐田园。
"岁晚也作稻粱谋":到晚年却为生计奔波。
# 稻粱谋:言谋求衣食。
"五亩园中秀野":五亩园圃称“秀野”,
# 五亩园中秀野:北宋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一水田将绿绕":一汪水田被绿意环绕,
# 一水田将绿绕: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䆉稏不胜秋":稻禾在秋光中丰收在望。
# 䆉稏:水稻名。
"饭饱对花竹":吃饱饭后面对花竹,
"可是便忘忧":难道就能忘却忧愁。
# 可是:岂能。
"吾老矣":我已经老了,
"探禹穴":曾想探寻禹穴遗迹,
# 探禹穴:《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禹穴: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相传为夏禹的葬地或藏书处。《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浙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间云禹入此穴。”
"欠东游":却遗憾未能东游。
"君家风月几许":你家中有多少清风明月的景致,
# 君家风月几许:君家风月几许:宋·欧阳修《赠王介甫》:“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按:翰林指李白,故此云君家。风月:谓诗文。几许:多么,何等。
"白鸟去悠悠":只见白鸟悠悠飞去。
# 白鸟:白羽的鸟。比喻贪夫、赃吏。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仇兆鳌注:“白鸟比贪夫,青蝇比谗人。”
"插架牙签万轴":书架上插满万卷书籍,
# 插架牙签万轴:置书于书架上。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按:唐·李泌封邺侯。牙签万轴:形容书籍繁富。南唐·李煜《题〈金楼子〉後》诗:“牙签万轴裹红綃,王粲书同付火烧。”架,书架。牙签:繫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的牙骨等制成的签牌,后代指书籍。
"射虎南山一骑":也能像李广一样在南山射虎,
# 射虎南山一骑:《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汉将李广闲居蓝田南山时,曾射猎猛虎。此处喻指李子永武功出众。
"容我揽须不":可否容我抚着胡须一同参与。
# 揽须不:北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四首·其二》:“潇洒使君殊不俗,尊前容我揽须不?”揽须,手捋胡须,表示称许赞赏的动作。不,同“否”。
"更欲劝君酒":还想再劝你一杯酒,
"百尺卧高楼":不如像陈登那样高卧百尺高楼,胸怀天下吧。
# 百尺卧高楼: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见“求田问舍”注。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隐逸词。应提干李君之请而作。词中以“文字觑天巧”赞友人才华,借“五亩园”“䆉稏秋”勾勒田园景致,却以“稻粱谋”点破生计困局,更用“求田问舍”典故劝勉友人勿溺安逸,当怀“射虎南山”之志,在沉雄笔调中融田园闲趣与壮志呼告,尽显稼轩词“以文为词”的用典智慧与家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开门见山:开篇以“文字觑天巧,亭榭定风流”对仗句,直截了当地盛赞友人文才出众、亭榭风雅,迅速点明对友人的褒扬之意,为全词奠定情感基调,省去迂回铺垫,使读者第一时间抓住核心主题。铺垫:上阕先描绘友人亭榭的风雅、田园的静谧丰饶,再通过“稻粱谋”道出其现实无奈,以“饭饱对花竹,可是便忘忧”的反问引发对安逸生活的反思;下阕作者先自叹衰老、未竟之愿,再以“白鸟去悠悠”暗示时光流逝。这些内容为后文连用多个典故劝勉友人积极进取、胸怀天下,从情感与事理上进行充分铺垫,让劝勉之意的表达更加自然且富有层次。用典:词中“文字觑天巧”化用韩愈《答孟郊》“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借韩诗赞李子永诗艺精妙;“五亩园中秀野”化用苏轼描述司马光独乐园“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一水田将绿绕”化用王安石诗句,以典故融入对亭榭、田园的描写,增添文化底蕴,含蓄表意,让对友人诗才、亭园的赞誉更具韵味。
3. 分段赏析
上阕:“文字觑天巧,亭榭定风流。”开篇以对仗句盛赞友人文才卓绝,谓其文字暗合自然之妙,营建亭榭亦具风雅韵致,奠定褒扬基调。“平生丘壑,岁晚也作稻粱谋”笔锋一转,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友人本怀山林隐逸之志,却因生计不得不在晚年奔波世俗,“稻粱谋”三字道尽文人屈身现实的无奈。“五亩园中秀野,一水田将绿绕,䆉稏不胜秋。”铺陈田园图景:五亩田园风光秀丽,水田被绿意环绕,稻穗在秋光中低垂,画面静谧丰饶。“饭饱对花竹,可是便忘忧”以反问收束上阕,质疑饱食终日、面对花竹的安逸生活能否真正消解忧愁,暗含对“独乐其身”的反思,为下阕劝勉蓄势。下阕:“吾老矣,探禹穴,欠东游。”作者感叹自身衰老,提及未竟的东游探禹穴之愿,借个人遗憾引出对友人的期许。“君家风月几许,白鸟去悠悠”以“白鸟悠悠”的意象过渡,既写友人家园景致的疏阔,亦暗示时光流逝,隐含“时不我待”的劝诫之意。“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须不。”连用三典:“牙签万轴”状友人藏书丰沛,喻其文才;“射虎南山”化用李广典故,赞其勇武;“揽须”则以亲昵姿态,邀友人共展抱负。三句以文韬武略并置,凸显对友人全才的推崇。“更欲劝君酒,百尺卧高楼”以陈登“百尺楼”典故作结,劝友人效仿先贤,勿学许汜“求田问舍”,当于高楼之上胸怀天下,将劝勉之意推向高潮,词风由田园的温婉转为豪迈的呼告,尽显稼轩词的沉郁顿挫。
# 跌宕。
明李濂《稼轩长短句》
# 上片写李家的亭榭楼阁很优美,“五亩园中秀野,一水田将绿绕”,带有浓郁的田园风味,但不应饭饱对花竹,而不忧虑世事。下片抒发自己年老体衰,不能像司马迁年轻时那样做一番“探禹穴”的大事业了。李泳则家有万卷书可以读,还应有李广射猎南山的勇武,最后结句以卧百尺高楼的陈登勉励李泳树大志,积极进取。
现代新疆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刘坎龙《辛弃疾词全集详注》
# 在稼轩的心目中,李子永出身名门,志向高远,博学多才,他不是一个求田向舍、独善其身的人。因此,在这首词中,稼轩勉励李子永要像陈登那样,豪气不除,忧国忘家,积极进取,为国建功。
现代原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
上一篇:宋·方回《次韵景安吴山观雪》
下一篇:宋·葛绍体《秋夕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