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huàn
shā
·
·
sān
shān
zuō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2
de
piáo
quán
kuài
huó
shí
cháng
nián
dān
jiǔ
gèng
yín
shī
zhuō
jiāng
lái
duàn
sòng
lǎo
tóu
rào
rén
xíng
xián
chuāng
xué
zhè
què
yǒu
juān
néng
quàn
dào
guī

译文

记得在瓢泉生活的快活时光。常年沉溺饮酒,又爱吟咏诗篇。突然被捉去官场断送了,这老头儿的性命。如今绕屋行走需人搀扶,步履艰难。​​闲坐窗前,学鹧鸪鸟“行不得也”的啼叫。却偏有杜鹃鸟劝说道,不如归去。

逐句剖析

"记得瓢泉快活时":记得在瓢泉生活的快活时光。

# 瓢泉:在江西省铅山境内。《铅山县志》:“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辛弃疾得而名之。其一规圆如臼,其一直规如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渟可鉴。”按:据《铅山志》,期思渡亦在县东二十五里,则瓢泉者当即稼轩访泉于期思村所得之周氏泉也。宋·韩淲《瓢泉》诗:“凿石为瓢意若何,泉声流出又风波。我来石上弄泉水,祇道稀颜情味多。”

"长年耽酒更吟诗":常年沉溺饮酒,又爱吟咏诗篇。

# 长年耽酒更吟诗:“长年耽酒更吟诗。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东坡五》:”東坡云:昔年過洛,見李公簡,言:宋眞宗既東封,訪天下隱者。杞人楊朴能爲詩,召對,自言不能。上問:臨行有人作詩送卿否?”朴曰:“惟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灑,且莫倡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裏去,這回斷送老頑皮。”上大笑,放還山。余在湖州,坐作詩追赴詔獄,妻子送余出门,皆哭,無以語之,顧謂妻子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詩送我乎?”妻子不覺失笑,余乃出。

"蓦地捉将来断送":突然被捉去官场断送了,

"老头皮":这老头儿的性命。

"绕屋人扶行不得":如今绕屋行走需人搀扶,步履艰难。

# 绕屋人扶行不得:“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句: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此生已愧须人扶。”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鹧鸪》:【集解】……鹧鸪性畏霜露,早晚稀出,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哥也”。

"闲窗学得鹧鸪啼":​​闲坐窗前,学鹧鸪鸟“行不得也”的啼叫。

"却有杜鹃能劝道":却偏有杜鹃鸟劝说道,

# 却有杜鹃能劝道:“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杜鹃》。杜鹃:亦名杜宇。杜鹃鸟,又叫子规、催归。相传蜀国望帝杜宇命相国鳖令凿巫山治水有功,遂禅让鳖令。鳖令即位后,淫其妻,杜宇惭愧,便化作杜鹃鸟,日夜啼叫,哀怨声声,“啼血乃止”。据传其叫声如“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诗词中常以杜鹃鸟来寄托亡国之思,或用来表示伤别。

"不如归":不如归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是南宋辛弃疾创作的一词,其上片以追忆昔日闲居带湖的生活开篇,以当时隐居生活的诗酒风流反衬官场身不由己的境遇,流露出对前途未卜命运的忧思。下片则描绘自身年老力衰的状况,结尾处借杜鹃啼鸣的“不如归去”之声,点明词人内心的真实意愿。全篇多采用口语,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表层展现诙谐自嘲之趣,内里却蕴含着郁结悲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当时作者正在福建任职。绍熙二年(1191年),辛弃疾被朝廷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并于次年前往赴任。在此之前,词人已在瓢泉闲居了近十年。此次他再次出仕,任职于福州(即三山)。此时南宋的皇帝是孝宗的儿子光宗赵惇。赵惇长期生长于深宫之中,对时局全无了解,年过四十方才继位,执政后又毫无建树,导致朝廷上下弥漫着一片萎靡不振的衰颓气象。因此,辛弃疾对于这次重新出仕为官,兴趣本就不大,心境也并非十分昂扬振奋。他刚刚到达福建境内的闽中,便开始怀念起瓢泉赋闲隐居的生活,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感词。通过自我调侃的口吻,表达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正是寓庄重之情于诙谐之语,表面闲适散淡而内里饱含悲愤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用典:整首诗多处用典,比如“杜鹃”相传蜀国望帝杜宇命相国鳖令凿巫山治水有功,遂禅让鳖令。鳖令即位后,淫其妻,杜宇惭愧,便化作杜鹃鸟,日夜啼叫,哀怨声声,“啼血乃止”。据传其叫声如“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诗词中借以杜鹃鸟来寄托亡国之思。在这里也表明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反衬:以乐衬苦,“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描绘了曾经隐居时的逍遥自在,再描写了他出任的各种失望,隐居生活反衬出在官场的生活的不自在与后悔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以过去与现在形成对比。开篇回忆在瓢泉隐居时的快乐,可以纵情饮酒,兴致来了便吟咏诗篇,多么逍遥自在。而一个“记得”,点明了过往时光与当下的距离,那是可望不可及的回忆。接下来,他以十足的调侃口吻,辛辣而俏皮地表达了到任后的失望。“捉将”、“断送”、“老头皮”这些词语,看似采自口语,实则均有典故支撑,将他当初不得已而出仕的懊悔之情写得淋漓尽致。下片“绕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杜鹃能劝老,不如归。”承接上片结尾的意绪,描写如今被“断送”的情形,展现出一副衰颓、百无聊赖的状态:不过是绕屋行走,尚且需要人搀扶;即使有人扶,也走不动,只好在窗下闲坐,为排遣烦闷而模仿鹧鸪的啼叫声,居然真的“学得”了。殊不知,这里同样也是外显闲散而内含悲愤。因为他是在巧妙地用鸟语寄托情怀:鹧鸪的叫声好似在说“行不得也,一哥哥!”这暗喻他抗金复土的大业被重重阻挠而寸步难行,就连在这福建提点刑狱任上,也处处受到牵制。以下继续借鸟语抒发情怀。鹧鸪已经道出“行不得”,杜鹃又来劝说“不如归”。将他因举步维艰而愈发强烈的归去心思,写得生动有趣,将内心的悲愤深藏于幽默的外壳之下。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以“戏作”为题,在自我调侃的语言外壳下,道出了作者此时期的真实心境。这种寓庄于谐的笔法,表面看似闲散随意,实则深藏着悲愤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题为“戏”作,是以游戏文字的形式掩盖他的真实思想,以戏谑的口吻表达他对现实的态度。这是古代作家在特定的历史情势下进行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一种表现形式。

不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对食戏作》

下一篇:宋·司马光《洛阳少年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