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òu
寿
xīng
yuàn
hán
xuā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qīng
fēng
yáo
chuāng
fēi
chuāng
qián
xiū
zhú
chǐ
wéi
fēn
fēn
cāng
xuě
luò
xià
diàn
rǎn
rǎn
绿
zhān
rén
gāo
shān
chán
bào
xiǎng
rén
jìng
cuì
chuān
穿
lín
fēi
dào
rén
jué
duì
hán
wèi
wèn
yuán
féi

译文

清凉的风“簌簌”地吹动着窗户的门扉,窗前修长的竹子粗约有一尺。纷纷扬扬如同苍雪般的竹叶落在夏日的竹席上,缓缓飘动的绿色竹影好似雾气,沾湿了人的衣裳。太阳升高,山中的蝉紧抱着树叶鸣叫,周围一片寂静,翠鸟穿梭于林间飞翔。道士断绝五谷,面对着这清幽碧绿的景致,我不禁想问,为何这清瘦如鹤的道人看起来还挺丰腴呢?

逐句剖析

"清风肃肃摇窗扉":清凉的风“簌簌”地吹动着窗户的门扉,

"窗前修竹一尺围":窗前修长的竹子粗约有一尺。

"纷纷苍雪落夏簟":纷纷扬扬如同苍雪般的竹叶落在夏日的竹席上,

"冉冉绿雾沾人衣":缓缓飘动的绿色竹影好似雾气,沾湿了人的衣裳。

"日高山蝉抱叶响":太阳升高,山中的蝉紧抱着树叶鸣叫,

"人静翠羽穿林飞":周围一片寂静,翠鸟穿梭于林间飞翔。

"道人绝粒对寒碧":道士断绝五谷,面对着这清幽碧绿的景致,

# 绝粒:犹辟谷,道士以摒除火食,不进米谷为一种修炼方法。

"为问鹤骨何缘肥":我不禁想问,为何这清瘦如鹤的道人看起来还挺丰腴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寿星院寒碧轩》是宋代苏轼所作七言律诗。诗里描绘寿星院寒碧轩清幽景致,前六句借清风、修竹等意象营造静谧氛围,借景抒情,颇有杜甫诗风。后两句由景及人,尽显苏轼洒脱本色。整首诗自然清新,将景与情相融,既有传承又具独特风格,是苏轼诗作中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祐五年,被贬黄州的苏轼,在艰难境遇中,回忆起杭州葛岭下寿星院的竹轩。那里的清幽与闲适和当下形成反差,思念之情顿生,于是写下“仆在黄州,偶思寿星竹轩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动态描写:“清风肃肃摇窗扉”“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等句,分别写了清风摇动窗扉、竹花飘落、竹荫浮动、山蝉鸣叫、翠鸟穿林等动态场景,使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静态描写:“窗前修竹一尺围”则是静态描写,窗前那粗如一尺的竹子静静伫立,与其他动态描写相互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比喻:“纷纷苍雪落夏簟”中,将飘落的竹花比作“苍雪”,形象地写出了竹花颜色之白、飘落时的轻盈姿态,给人以清冷、素雅的感觉。反问:“为问鹤骨何缘肥”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调侃的语气,问道人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绝粒修行,为何还会有“鹤骨”之肥,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诙谐感,也从侧面表现了环境的闲适自在,让人心情舒畅,即使绝粒也不会显得消瘦憔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惟深《谒荆公不遇》

下一篇:宋·卢氏《绝命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