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纷纷一笑中":世间万事纷扰,不过都在一笑之间就过去了。
# 纷纷:烦忙;忙乱。
"渊明把菊对秋风":陶渊明手捧着菊花,面对着瑟瑟秋风。
# 渊明:陶渊明,作者用以自指。
"细看爽气今犹在":我仔细观察,发现他那种洒脱不羁的气质至今仍存,
# 爽气:豪迈的气概。
"惟有南山一似翁":只有那座南山,仿佛与他一样,永远不老。
"情味好":他的情感真挚,
"语言工":语言巧妙。
# 工:细致,精巧。
"三贤高致古来同":陶渊明、李白、杜甫这三位贤士的高雅聚会,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传颂的佳话。
# 致:一作会。
"谁知止酒停云老":可是,谁知道我辛弃疾独立斜阳,
# 止酒停云老:陶渊明有《止酒》《停云》诗,作者亦有停云堂。此处借渊明自况。止酒:戒酒。
"独立斜阳数过鸿":细数过鸿,企盼得到你赵昌父的来书呢。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鹧鸪天·和昌父》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作者与赵昌父、陶渊明之间的神交,并以渊明自许,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词中通过若即若离、如梦如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既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传递了对理想人格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用典:全词多处运用与陶渊明相关的典故,“渊明把菊对秋风”“止酒停云”等,借陶渊明的事迹和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厚,表意更加含蓄委婉。拟人:“惟有南山一似翁”把南山比作一位老者,赋予南山以人的特征,形象地写出了南山的沉稳、静谧,仿佛它也和词人一样,历经世事变迁,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味。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赞颂了陶渊明的超然与情趣。开篇两句写陶渊明对人间纷扰一笑置之,在萧瑟秋风中采菊东篱,悠然自得,正如词人在其他作品中所言:“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木兰花慢》)以及“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念奴娇·重九席上》)展现了陶渊明的潇洒与风流。“须看”二句则写陶渊明的精神长存,虽已作古,但其生气与南山一样万古长青,永存天地之间,堪称陶渊明的异代知音。若陶令泉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下片写“三贤高会”,引用历史典故,指出自古以三贤并称者众多,如韩愈《后汉三贤传》中的王充、王符、仲长统,司空图《三贤传》中的房玄龄、李靖、魏征等。词人将陶渊明、赵昌父与自己并称为“三贤”,表现了他们在淡泊名利、乐于归隐方面的相似之处。咏陶渊明即是咏赵昌父,也是咏自己,三者的精神境界已浑然一体。“谁知”二句写对赵昌父的思念,陶渊明一生嗜酒,但因抱病而止酒,词人亦有相似经历。陶渊明作《停云》诗以思亲友,词人亦以“停云”名堂,并隐括其诗意入词,可见两人心意相通。这两句既是写陶渊明,也是词人自指,表达了独立斜阳、期盼赵昌父来信的深情。词人将深厚的友谊寄寓于淡淡的情语之中,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下一篇:宋·任希夷《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