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ùn
jīn
·
·
qiū
gǎn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qiū
gèng
cháng
kàn
jiàn
héng
é
shòu
shù
zhèng
huā
yáo
luò
hán
qióng
mǎn
shēn
méi
chuī
lǎo
lóng
héng
shuāng
bèi
róng
宿
hóng
jǐn
tòu
shàng
àn
zhú
nián
nián
zhǒng
liáng
xiù
huǎng
jīn
yuán
guà
xiāng
wán
lǎo
qíng
huái
怀
dōu
huān
shì
liáng
xiāo
ài
yōu
tàn
huà
nán
fǎng
仿
cūn
zhēn
suō
yǒu
yuē
chún
zhōu
xīn
jǐng
píng
shuí
shāng
xián
chóng
xiù
hán
zhuǎn
zhóu
shū
xià
shì
chóng
yáng
zuì
qīng

译文

秋夜漫长,仿佛有重物压着时光,我看见明月如嫦娥般清瘦纤细。正值古老的花儿纷纷摇落,寒夜里蟋蟀鸣声满地,参星照耀梅树的老干横枝,玉笛横吹,曲调悠扬而悲凉。秋霜覆盖着芙蓉花,那红色的花瓣上仿佛浸透了绵密的秋意,即便在昏暗的烛火下,依旧显得鲜明夺目。年年都记得、这一种凄凉的感觉,绣帘上挂着圆圆的金饰,仿佛镶嵌着香玉,却难掩孤寂。我这衰老顽固的情怀,已无半点欢乐之事,良宵独爱幽居独处。叹息这心中的景致难以用画图来模仿,橘树环绕的村庄传来砧杵捣衣的思念,与那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友人有约,相约在莼菜生长的水洲边的渔屋。心中的景象又能向谁诉说呢?商弦重拨、衣袖生寒,转轴弹奏。在稀疏的篱笆下,试着寻觅重阳的意趣,醉眼朦胧中擘开带露的青菊。

逐句剖析

"秋压更长":秋夜漫长,仿佛有重物压着时光,

"看见姮娥瘦如束":我看见明月如嫦娥般清瘦纤细。

# 姮娥:即嫦娥。

"正古花摇落":正值古老的花儿纷纷摇落,

"寒蛩满地":寒夜里蟋蟀鸣声满地,

# 蛩:蟋蟀。

"参梅吹老":参星照耀梅树的老干横枝,

# 参:星宿名。

"玉龙横笛":玉笛横吹,曲调悠扬而悲凉。

# 横笛:一作横竹。,玉龙:本喻飞雪,此以飞雪之白喻月色。

"霜被芙蓉宿":秋霜覆盖着芙蓉花,

# 芙蓉:荷花的别称。

"红锦透":那红色的花瓣上仿佛浸透了绵密的秋意,

# 红锦:一作红绵,也作红棉,指木棉为芯的枕头,木棉开红花,故称。

"尚欺暗烛":即便在昏暗的烛火下,依旧显得鲜明夺目。

# 烛:一作独。

"年年记、":年年都记得、

"一种凄凉":这一种凄凉的感觉,

"绣幌金圆挂香玉":绣帘上挂着圆圆的金饰,仿佛镶嵌着香玉,却难掩孤寂。

"顽老情怀":我这衰老顽固的情怀,

"都无欢事":已无半点欢乐之事,

"良宵爱幽独":良宵独爱幽居独处。

"叹画图难仿":叹息这心中的景致难以用画图来模仿,

"橘村砧思":橘树环绕的村庄传来砧杵捣衣的思念,

# 砧思:为征人捣衣而寄托离思。

"笠蓑有约":与那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友人有约,

"莼洲鱼屋":相约在莼菜生长的水洲边的渔屋。

# 鱼:一作渔。

"心景凭谁语":心中的景象又能向谁诉说呢?

"商弦重、":商弦重拨、

"袖寒转轴":衣袖生寒,转轴弹奏。

"疏篱下、":在稀疏的篱笆下,

"试觅重阳":试着寻觅重阳的意趣,

"醉擘青露菊":醉眼朦胧中擘开带露的青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一寸金·秋压更长》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词人将一腔愁绪融入秋夜之景,笔下尽是萧瑟秋声,不着痕迹地浸润在每一个字里行间。上片中,词人借秋景抒发情感,描绘出一位女子孤独寂寥、满心凄凉的境况;下片则转而直抒胸臆,倾吐自身内心的悲愁哀伤。该作与北宋柳永的《戚氏》遥相呼应,却又别具一格。吴文英以含蓄幽隐的意境、浓艳密丽的文字,尽显其超逸沉博、密丽深涩的艺术风格。词中“绣幌金圆挂香玉”等句,华美而奇谲,恍惚间让人窥见唐李贺诗歌的瑰丽风骨。难怪前人孙麟趾在《词径》中评说“词中之有梦窗,如诗中之有长吉”,于这首词中便可领略一二。值得玩味的是,尽管吴文英善用密丽笔法,通篇读来却并不滞涩,反透出一种空灵流转的韵致,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词。词人选取明月、古花、寒蛩等秋夜意象,营造萧索寂寥氛围,将秋景与心境相融,描绘女子独守空闺之景,表达相思之苦、红颜易逝之惆怅,及历经沧桑的孤寂。又借画卷、琴弦、陶潜赏菊,寄寓归隐向往与失意排遣。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中借“明月”“古花”“寒蛩”“霜芙蓉”等秋日意象,既客观描绘出萧瑟秋景,又借景抒情,以景喻人,将女子相思憔悴、红颜迟暮的孤寂心境融入其中。​用典:词中“玉龙横竹”化用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意,旧典新用,凭添苍凉韵味。​直抒胸臆:下片直接抒发词人历经沧桑后对尘世的淡漠,以及对归隐闲适生活的向往,情感表达直白而强烈。

3. 分段赏析

起笔“秋压”二句,摹写秋夜长空,见那明月清瘦如束修之形。“束”在古意中可指干肉,这般奇崛比喻,将秋月的孤冷清寒展露无遗。“正古花”至“玉龙横竹”四句,描绘出一幅萧索秋景图:花叶凋零之际,寒蛩满地乱鸣,词人执笛吹奏《梅花落》曲调。此处“玉龙”代指玉笛,化用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意,旧典新用,更添苍凉。“霜被”两句转而写夜景,霜覆芙蓉,红绵烛罩,光影朦胧间暗藏凄清。“年年记”二句,借闺中绣帘后仰望圆月之人,道出岁岁年年的孤独况味。上片景中含情,既可看作客观秋景铺陈,亦能解读为女子独守空闺的寂寥写照——明月之瘦恰似女子相思憔悴,花叶零落暗喻红颜迟暮,霜侵烛映暗示处境艰难,月圆人单则直抒孤寂心境。下片笔锋一转,直抒词人胸臆。“顽老”三句,以衰朽之态直言,历经沧桑后,再无尘世欢娱之心,良辰美景独爱幽居自处。“叹画图”四句,感慨画卷山水终是虚幻,难抵现实真景,流露出对归隐垂钓、烹莼为羹闲适生活的向往。“心景”两句,将无人可诉的心事,化作指尖琴弦的流转,曲调变换间,情思亦随之起伏。末句“疏篱下”二句,忽作旷达之语,效仿陶渊明重阳赏菊之举,欲醉卧篱边,采摘带露菊花遣怀。这般结尾,既含文人失意后的洒脱,亦藏无奈之下的自我宽慰,尽显落魄文人寄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下一篇:宋·释惟一《南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