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巳清明假未开":元巳清明假日将来又还未曾到来,
# 未开:尚未宣布放假。,假:古代清明节时,达官贵人休假踏青。,元巳: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小园幽径独徘徊":花园里小路之上我独自徘徊。
# 幽径:僻静的小路。
"春寒不定斑斑雨":漠漠春寒时轻时重春雨时降时停,
# 斑斑雨:点滴不断的细雨。
"宿醉难禁滟滟杯":夜酒已醉禁不住心想再满饮几杯。
# 滟滟杯:满满地溢出酒杯。,宿醉:隔夜的余醉。
"无可奈何花落去":季节一到花谢花飞谁也奈何不了,
"似曾相识燕归来":可爱的燕子似曾相识又飞回屋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游园宾客中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士子。
# 风味:风采,风度。,赋客:辞赋家。,游梁: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梁园。后人以“游梁”谓仕途不得志。
"莫惜青钱万选才":舍得花费才能多选拔些有为的人才。
# 青钱:铜钱。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此诗通过暮春之景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表达对人才的珍视。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性,展现了晏殊作为婉约派词人的独特魅力。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花落去”与“燕归来”通过这些虚实结合的手法,晏殊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还巧妙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3. 分段赏析
首联“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因时兴感,起句点明时令。时值暮春三月,“元巳清明”将至未至之际,草木萌发,生机勃然。达官贵人休假踏青,王孙仕女倾城游赏,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一副清明游春图仿佛即将展开。然而,诗人却用“假未开”三字戛然而止,暗示着一种未能尽兴的遗憾。此句写实景,有景有人,描绘出富贵之家园林景致的清幽。诗人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自己徘徊幽径的形象,“独徘徊”三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颔联“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承接上文的思绪,进一步渲染气氛,烘托“徘徊”的心情。诗人用一个“寒”字抒发迟暮之感。清明时节天气多变,由于雨“不定”,水气浮动之间,带来一股漠漠轻寒。“斑斑雨”还暗示了花落。雨不停,哀愁不断,诗人只得借酒自遣。酒和雨本无联系,但都浸透了诗人的伤春愁绪。颈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上文相承,又转出新意。“花落去”“燕归来”是眼前实景,具体可感;而“无可奈何”“似曾相识”则是抽象的思绪。出句描写诗人对落花的眷恋,对句借燕子归来抒写岁月流转,人事兴衰,无往不复。两句对仗工巧,音节流畅,形成委婉凄迷的意境,在写景抒情中又深含理趣。晏殊自己对这个对子也特别欣赏,一字不动地移入《浣溪沙》词中,成为千古名句。尾联“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反转点题,出人意表。诗人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后,意识到伤春叹逝无济于事,于是从愁思中振起,表示要以及时选才为己任,主旨豁然呈露。“游梁赋客”借用汉代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梁园的典故以自喻,诗人把张先、王琪比作当年梁园中的司马相如与枚乘之辈,极称其学士富赡,才思出众。“莫惜青钱万选才”一句,充分展现了诗人旷达豪俊的性格。晏殊地位显要,厚于自奉,且不惜钱财收留宾客。一个“万”字,写出其选才宏旨,显出宰相风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结构婉转曲折,前六句写景抒情,一气呵成,情感婉转且伤感。结尾两句振起精神,直抒胸臆,展现出理智与豁达。警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情于景,又蕴含哲理,情理兼胜,令人回味无穷,对后世以理入诗也有一定启发。
上一篇:宋·陆游《赠猫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陆游《西湖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