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lìng
·
·
xiān
diào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2
yǒu
rén
rén
zhēn
kān
xiàn
wèn
zhuó
yáng
yáng
huí
què
miàn
ruò
xiàng
rén
wèi
shèn
mèng
zhōng
pín
xiāng
jiàn
wén
zǎo
huán
què
yuàn
miǎn
shǐ
使
qiān
rén
hún
luàn
fēng
liú
cháng
jiān
láo
zhǐ
kǒng
bèi
qiān
yǐn
duàn

译文

我十分仰慕一位女子。我同她问话,她却避过脸去,佯装不识。你如果对我全无情意,那为何夜夜梦中都来与我相会呢。不如趁早了此心愿吧,以免我空自魂牵梦系,心乱如麻。因为我这风流性情的人儿再也受不了这种单恋的痛苦了,只怕不只是肠一日而九回,而是要被她牵扯得寸寸断绝了。

逐句剖析

"有个人人真堪羡":我十分仰慕一位女子。

# 堪羡:一作攀羡。仰慕。

"问著洋洋回却面":我同她问话,她却避过脸去,佯装不识。

# 回却面:转过脸。,洋洋:同“佯佯”,假装。

"你若无意向他人":你如果对我全无情意,

"为甚梦中频相见":那为何夜夜梦中都来与我相会呢。

"不如闻早还却愿":不如趁早了此心愿吧,

# 闻早:趁早。

"免使牵人虚魂乱":以免我空自魂牵梦系,心乱如麻。

"风流肠肚不坚牢":因为我这风流性情的人儿再也受不了这种单恋的痛苦了,

# 肠肚:心肠,内心。

"只恐被伊牵引断":只怕不只是肠一日而九回,而是要被她牵扯得寸寸断绝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令·有个人人真攀羡》出自北宋词人柳永之手,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词作。与传统典雅的文人词大相径庭,此词仿若一首通俗直白的市井歌谣,尽情倾诉着男女间的相思与倾慕。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有着极为有趣的情感表达。初见倾心,然而在两人偶然相遇时,心仪的女子却佯装出一副冷淡模样。主人公不禁满心疑惑地质问:倘若你对我毫无情意,那为何又频频闯入我的梦中?这般质问看似振振有词,却又带着几分玩笑似的憨态。继而,主人公苦劝恋人早日践行那未曾言明却心有灵犀的诺言,以慰藉自己的相思之苦,可这恳切的请求背后,恰恰暴露了他在这段感情中内心的脆弱,渴望得到对方的怜悯与回应。整首小词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强烈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在词句间巧妙地保留了一丝含蓄。它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人们的情感状态,从中隐隐透露出人本主义思潮的涌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词。它描绘了一位男子对心仪女子的热烈爱慕之情。整首词表达了男子对女子深厚且热烈的爱意,以及因感情未得到明确回应而产生的焦虑、痛苦与难以自控的情感,将恋爱中男女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分段赏析

上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男子的深情。他对那位女子倾慕至极,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她的身影。然而,当试图与她有所交流时,女子却轻移莲步,转过脸庞,仿佛两人从未相识。这看似无情的举动,在被爱情迷得晕头转向的男子眼中,却另有一番解读。他或许会觉得,这不过是女子娇羞使然,又或是她独特的“欲擒故纵”之法。这般误解,反倒让男子愈发深陷情网,难以自拔。他开始在心底反复自问,话语中满是痴迷:倘若她心中无我,钟情于他人,为何每至夜晚,她的倩影总会翩然入梦,与我相会?既然夜夜都能在梦中相逢,那必然说明她对我也怀有深情厚意。这般推理,看似毫无逻辑,却恰恰道尽了恋爱中人的“无理取闹”,因为在爱情的世界里,本就没有既定的规则与常理。下片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男子焦急与痛苦心境的刻画。只见他独自一人,口中念念有词,宛如陷入了一场无法自拔的执念之中。他轻声呢喃:不如尽早让这份感情有个结果,也好终结我这每日魂不守舍、心烦意乱的日子。我本就心思细腻、情感丰富,实在难以承受这般单相思的煎熬。如今,我只觉得自己的心好似被千万根丝线牵扯着,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承受着撕裂般的痛苦,只怕用不了多久,这颗心便会被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牵扯得支离破碎。他的语气中满是癫狂,乍一听,似乎不可理喻,然而深入其中,便能感受到这是他深情到极致,却又无法掌控局面时的真情流露。

3. 作品点评

唐宋词中描写女子对男子相思的作品众多,描写男性对女子恋情的亦有,而像此词这般将男子因仰慕神不守舍、因相思急不可待的心态描写得真切生动的却不多见。此词情节性强,语言浅俗,声情毕肖,颇具谐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下一篇:宋·晏几道《阮郎归·晚妆长趁景阳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