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将白发旁墙阴":重将拖着满头白发倚靠在墙的阴影旁,
# 旁:通“傍”,倚靠,倚傍。,重将:古代负责辎重的将领。
"陈迹茫然不可寻":过往的踪迹已经模糊不清,再也无从寻觅。
"花鸟总知春烂熳":花鸟都懂得春天的绚烂美好,
# 烂熳:即“烂漫”,形容春色绚丽夺目。
"人间独自有伤心":人世间却唯独重将只能独自一人默默地伤心。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描绘了一位白发将军倚墙而立、面对陈迹难寻的苍凉场景,以及春日花鸟烂漫与人间伤怀交织的对比画面,体现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迟暮、盛世不再的深沉感慨与人生无常的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花鸟总知春烂熳,人间独自有伤心”“花鸟总知春烂熳”与“人间独自有伤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花鸟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无忧无虑,它们沉浸在春天的烂漫之中;而人间的将军(也可推及到人类)却有着独自的伤心之事。这种对比突出了人间悲伤情绪的独特性和沉重性,自然的美好与人类的哀伤形成强烈反差,更深刻地表达出诗中的情感。象征:“重将白发旁墙阴”“白发”在这里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英雄的老去。“重将”(重新被任用或者经历战争后的将领)白发苍苍地倚靠在墙的阴下,这个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简单描绘,白发象征着他经历的漫长岁月、无数的征战以及由此带来的沧桑感。
3. 分段赏析
首句:“重将白发旁墙阴”此句以人物形象开篇,刻画诗人晚年重游旧地的场景。“重将”二字点明故地重返,“白发”直写年华老去,“旁墙阴”则勾勒出倚墙而立的寂寥姿态。一“重”一“白”,既显时间流逝之痕,又暗含物是人非之慨,为全诗奠定苍凉基调。次句:“陈迹茫然不可寻”此句由人及景,写重游所见。“陈迹”指往日生活痕迹,“茫然不可寻”则写旧迹模糊、记忆难觅的怅惘。诗人站在墙阴下,面对消逝的过往,既写实景之荒芜,亦抒心境之空茫,虚实相生中深化了沧桑之感。第三句:“花鸟总知春烂熳”此句笔锋一转,写眼前春景。“花鸟”象征自然生机,“春烂熳”极言春色绚烂。此句以乐景写哀情,花鸟不知人事变迁,依旧欢跃于春光中,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反差,暗含对时光无情的喟叹。末句:“人间独自有伤心”此句收束全诗,直抒胸臆。“独自有”三字强调孤独感,花鸟自得其乐,人间却唯有诗人独品伤怀。此句将自然之永恒与人生之短暂、群体之欢愉与个体之哀愁两相对照,以简练语言道尽暮年回望的苍凉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