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初歇":雨刚停。
"帘卷一钩淡月":我卷起帘幕,望见一弯淡淡的月亮。
"望河汉、":遥望银河、
"几点疏星":几颗稀疏的星星,
"冉冉纤云度林樾":纤细的云朵缓缓飘过林梢。
"此景清更绝":这景色清冷至极。
"谁念温柔蕴结":谁能体会我心中缠绵的情思。
# 温柔:一作柔情。
"孤灯暗":孤灯昏暗,
"独步华堂":我独自在华丽的厅堂徘徊,
# 华:一作画。
"蟋蟀莎阶弄时节":蟋蟀在长满莎草的台阶上鸣叫仿佛在戏弄这时节。
# 莎阶:一作蝭蟧。
"沉思恨难说":沉思着心中的遗憾,难以言说。
"忆花底相逢":回忆在花丛下相逢,
"亲赠罗缬":亲自赠送我罗缬。
"春鸿秋雁轻离别":像春雁秋雁般轻易离别。
"拟寻个锦鳞":我想找一条鲤鱼,
"寄将尺素":寄去书信,
"又恐烟波路隔越":又恐怕被烟波阻隔了道路。
"歌残唾壶缺":我歌声将尽,击节到唾壶破损。
"凄咽":悲声哽咽。
"意空切":心意徒然急切。
"但醉损琼卮":只能醉酒损毁玉杯,
"望断瑶阙":望断远方玉砌的宫阙。
# 望断瑶阙:一作“望断蔗瑶阙”。望:一作“梦”。瑶:一作“琼”。
"御沟曾记流红叶":还记得御沟曾让红叶漂流传递情意。
# 记:一作“解”。
"待何时重见":等待着什么时候能再次相见,
# 时:一作“日”。
"霓裳听彻":霓裳曲已听尽。
"䌽楼天远":华丽的楼阁在遥远的天边,
# 䌽:一作“彩”。
"夜夜襟袖染啼血":夜夜泪水沾湿了衣襟衣袖,如同染上了啼血。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分段赏析
上阕:“雨初歇。帘卷一钩淡月”开篇以雨后初晴的静谧画面切入,“一钩淡月”的意象清冷孤寂,暗示词人内心的落寞。卷帘望月的动作,带出下文对夜景的观察。“望河汉、几点疏星,冉冉纤云度林樾”进一步描绘夜空,疏星与纤云的动态感让画面更显空灵。“林樾”指树梢,云影掠过林木的细节,烘托出夜色的清幽,也暗含时光悄然流逝的意味。“此景清更绝。谁念温柔蕴结”转折突然,美景虽好却无人共赏。“温柔蕴结”四字含蓄点出心事,暗指缠绵情思无人理解,孤独感更深一层。“孤灯暗,独步华堂,蟋蟀莎阶弄时节”由远景拉回近处,孤灯与独步强化寂寞氛围。蟋蟀鸣叫本是秋夜常景,但“弄时节”三字赋予其拟人色彩,仿佛虫声也在嘲弄人的孤寂,平添一丝苦涩。下阕:“沉思恨难说。忆花底相逢,亲赠罗缬”直接点明愁绪来源——对往昔恋情的追忆。“花底相逢”的甜蜜与“恨难说”的现状形成对比,罗缬(丝帕)作为信物,更显物是人非的怅惘。“春鸿秋雁轻离别”以候鸟的轻易离去比喻情人的分别,暗含对薄情的怨怼。“拟寻个锦鳞,寄将尺素”化用鱼传尺素的典故,想借书信传情,却因“又恐烟波路隔越”而作罢,道出相思无解的无奈。“歌残唾壶缺”用典含蓄,东晋王敦酒后咏诗击壶为节,此处暗示词人借酒消愁至忘形,连唾壶都敲破了,极写愁闷之深。“凄咽。意空切”短促的二字句,似一声哽咽。“但醉损琼卮”与“望断瑶阙”形成虚实对照,既写醉酒自伤,又写遥望宫阙的徒劳,暗含对重逢的绝望。“御沟曾记流红叶”借红叶题诗的典故,表达对缘分再续的渺茫期待。“䌽楼天远,夜夜襟袖染啼血”以夸张的意象收尾,彩楼象征遥不可及的恋人,而“啼血”化用杜鹃典故,将夜夜泣泪的悲痛推向极致。
上一篇:宋·黄庚《暮春》
下一篇:宋·赵蕃《雨后赠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