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huáng
zhō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2
bìng
chuāng
lǎo
rèn
yóu
xiàng
jūn
wáng
wéi
sāng
xià
sān
宿
liàn
zūn
qián
liáo
shēn
guī
cháng
yāo
shàng
zài
chēng
cháng
kuò
lǐng
xiān
cái
gài
yǐng
tóu
lǎo
jiāng
zhōng
shī
lái
shí
qiǎn
rén
fēi

译文

我已经是老病缠身做不了什么事了,没想到还能从皇帝那里得到一官半职来维持生计。我对黄州已经有了感情,如今却要只身一人前往汝州。我虽然还在吃着黄州的稻米,却已经准备宽领的衣裳了。老了再归隐江湖,自信不会失去时机,将来也不会遭人非议。

逐句剖析

"病疮老马不任鞿":我已经是老病缠身做不了什么事了,

# 不任鞿:受不了马络头的捆缚。鞿,马缰绳。

"犹向君王得敝帷":没想到还能从皇帝那里得到一官半职来维持生计。

# 敝帷:破旧的帷幔。

"桑下岂无三宿恋":我对黄州已经有了感情,

# 桑下岂无三宿恋:佛家说不三宿桑下,以免发生爱恋。这里指对黄州有了感情。

"樽前聊与一身归":如今却要只身一人前往汝州。

# 樽前聊与一身归:唐牛僧孺《赠汝州刘中丞》诗:“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现)在身。”此用其意,恰贴将赴汝州。

"长腰尚载撑肠米":我虽然还在吃着黄州的稻米,

# 长腰:时称黄州产的米为长腰米。

"阔领先裁盖瘿衣":却已经准备宽领的衣裳了。

# 瘿:大颈病。以前汝州饮水中缺少碘质,所以当地人多有这病。作者遐想到汝州难免不罹此疾,所以这样说。

"投老江湖终不失":老了再归隐江湖,自信不会失去时机,

# 投老:犹如说到老。王文诰云:“神宗手诏有‘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之语,此句之本意也。”

"来时莫遣故人非":将来也不会遭人非议。

# 非:非议。,来时:将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黄州》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阳春三月,苏轼获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并需在汝州安置的诰命。到了四月,他即将挥别生活已久的黄州,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寄情思。从艺术造诣来看,这首七言律诗极具特色。其用词精妙,遣字造句极为凝练,尽显苏轼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尤其是诗的中间两联,对仗极为工整,格律严谨,充分展现了律诗的形式之美。在情感表达上,苏轼巧妙地运用了“三宿桑下”这一典故,将自己对黄州的眷恋不舍之情,含蓄而深沉地融入其中。此典故的运用,不仅使诗句的内涵更加丰富厚重,而且情感真挚动人,如潺潺溪流般沁入读者心间,引发深深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的七言律诗,诗中既有对黄州生活的眷恋,也蕴含着一种豁达的态度,体现出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以及希望保持自我、不被世俗改变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用语朴实,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2. 写作手法

用典:“桑下岂无三宿恋”运用了“三宿桑下”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襄楷传》,说的是僧人连在桑树下住三晚都舍不得离开,比喻对某处有深厚的感情,不忍离去。苏轼借此表达自己对黄州的留恋之情。“犹向君王得敝帷”化用了孔子的学生子贡想保留孔子的马的马棚,孔子认为不必如此,因自己已用很久,马死后,马棚也可废弃的典故,这里苏轼以“敝帷”自比,表达虽如老马般无用,仍蒙君王给予安置的机会。比喻:“病疮老马不任鞿”将自己比作身患病疮、不堪缰绳束缚的老马,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历经磨难后的疲惫与无奈,以及对仕途的某种倦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游杭州圣果寺》

下一篇:宋·祖可《小重山·谁向江头遗恨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