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疮老马不任鞿":我已经是老病缠身做不了什么事了,
# 不任鞿:受不了马络头的捆缚。鞿,马缰绳。
"犹向君王得敝帷":没想到还能从皇帝那里得到一官半职来维持生计。
# 敝帷:破旧的帷幔。
"桑下岂无三宿恋":我对黄州已经有了感情,
# 桑下岂无三宿恋:佛家说不三宿桑下,以免发生爱恋。这里指对黄州有了感情。
"樽前聊与一身归":如今却要只身一人前往汝州。
# 樽前聊与一身归:唐牛僧孺《赠汝州刘中丞》诗:“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现)在身。”此用其意,恰贴将赴汝州。
"长腰尚载撑肠米":我虽然还在吃着黄州的稻米,
# 长腰:时称黄州产的米为长腰米。
"阔领先裁盖瘿衣":却已经准备宽领的衣裳了。
# 瘿:大颈病。以前汝州饮水中缺少碘质,所以当地人多有这病。作者遐想到汝州难免不罹此疾,所以这样说。
"投老江湖终不失":老了再归隐江湖,自信不会失去时机,
# 投老:犹如说到老。王文诰云:“神宗手诏有‘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之语,此句之本意也。”
"来时莫遣故人非":将来也不会遭人非议。
# 非:非议。,来时:将来。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的七言律诗,诗中既有对黄州生活的眷恋,也蕴含着一种豁达的态度,体现出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以及希望保持自我、不被世俗改变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用语朴实,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2. 写作手法
用典:“桑下岂无三宿恋”运用了“三宿桑下”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襄楷传》,说的是僧人连在桑树下住三晚都舍不得离开,比喻对某处有深厚的感情,不忍离去。苏轼借此表达自己对黄州的留恋之情。“犹向君王得敝帷”化用了孔子的学生子贡想保留孔子的马的马棚,孔子认为不必如此,因自己已用很久,马死后,马棚也可废弃的典故,这里苏轼以“敝帷”自比,表达虽如老马般无用,仍蒙君王给予安置的机会。比喻:“病疮老马不任鞿”将自己比作身患病疮、不堪缰绳束缚的老马,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历经磨难后的疲惫与无奈,以及对仕途的某种倦怠。
上一篇:宋·王安石《游杭州圣果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