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ǒu
shū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pèi
rán
gān
chén
huán
nán
dōng
jiāo
gòng
wèi
yán
wàng
suì
gōng
hái
wài
tiān
jiāng
shēng
rén
jiān
fēn
xīng
dǒu
fēng
léi
jìng
liáng
xuān
chuāng
zhěn
diàn
xián
shuí
yún
zhī
jìn
tuì
退
cái
chéng
lín
biàn
便
guī
shān

译文

一场喜人的大雨洗涤了尘寰之后,在南边的田亩和东边的郊野,一起欢颜相对,心情愉悦。大地企望一年的收成,还在事物的自然规律之外,而这老天爷真的施爱于人世间,为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雨后天晴,星斗分明,风雷都平静下来,凉爽之气进入轩窗,枕席之间充满闲适。有谁能像浮云那样懂得进退呢,刚刚降下甘霖,便归隐山林。

逐句剖析

"霈然甘泽洗尘寰":一场喜人的大雨洗涤了尘寰之后,

# 甘泽:甘霖。,霈然:雨量充足貌。《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霈然下雨。”

"南亩东郊共慰颜":在南边的田亩和东边的郊野,一起欢颜相对,心情愉悦。

# 东郊:城东。,南亩:山南的田地。

"地望岁功还物外":大地企望一年的收成,还在事物的自然规律之外,

# 岁功:一年的收成。

"天将生意与人间":而这老天爷真的施爱于人世间,为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 生意:生生不息之意。

"霁分星斗风雷静":雨后天晴,星斗分明,风雷都平静下来,

# 霁分星斗风雷静:言风雷既息,星文灿然,故称霁也。

"凉入轩窗枕簟闲":凉爽之气进入轩窗,枕席之间充满闲适。

# 枕簟闲:语出唐人许浑《送元昼上人归苏州兼寄张厚二首》之二:“前山雨过池塘满,小院秋归枕簟闲。”,轩窗:卧室的小窗。

"谁似浮云知进退":有谁能像浮云那样懂得进退呢,

# 知进退:明知进退之道。当进则进,当退则退。

"才成霖雨便归山":刚刚降下甘霖,便归隐山林。

# 霖雨:大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过偶书》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中开篇描绘了大雨如甘霖般洗净尘世,人们因此欣慰,强调其为及时雨;颔联点明雨是苍天所盼、天意所赐;颈联展现雨后雨霁云开、暑尽凉来的美妙景象;尾联借降雨之云雨罢归山,言明自己的志向。全诗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将雨景与自身志趣巧妙融合。此诗语言质朴自然,于写景叙事中蕴含深意,体现了王安石诗作善于借物寄怀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雨过偶书》是王安石所作。熙宁七年自去冬到今春大旱,期间郑侠进《流民图》抨击王安石新法,四月因旱灾罢方田法。王安石多次上书请辞宰相之职,最终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出知江宁府,并于六月十五日到任。回到江宁后,恰逢降雨,王安石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描绘了及时雨降临及雨后的景象,借降雨之云雨罢归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期望功成身退的志向,以及对及时雨润泽大地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描绘了大雨如甘霖般洗净尘世,农人喜笑颜开的场景,借雨后众人的喜悦之景,抒发了诗人对这场及时雨的赞美之情。托物言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诗人以浮云自比,云在大地干涸时降雨,水足后归隐,借此表达自己在推行新法有成效后,愿意功成身退的志向。设问:诗人先抛出“谁似浮云知进退”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谁能像浮云一样懂得适时进退,紧接着给出答案“才成霖雨便归山”,表明浮云在降下甘霖滋润大地后就悄然归山,通过这种自问自答的形式,强调了浮云知进退的品质,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品质的赞赏与向往。承上启下:“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从内容上看,“霁分星斗风雷静”承接上文对雨的描写,描绘出雨过天晴后,风雷停歇,星斗满天的宁静画面,让雨景的描绘有了一个自然的收尾;“凉入轩窗枕簟闲”则开启下文,通过写雨后的凉爽让人们闲置了枕席,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为尾联作者借浮云表达功成身退的感慨做铺垫。卒章显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全诗前文围绕雨景、人们对雨的感受以及雨后景象进行描写,结尾通过对“浮云”的赞美,表明主旨。作者借浮云适时降雨,滋润大地后便退隐山林,来表达自己希望能在为国家施展抱负、做出贡献后,功成身退的志向。比喻:“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将人比作浮云,把人在世间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过程比喻成浮云降下甘霖滋润大地,而功成之后退隐的行为比作浮云归山,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者的人生追求。

3. 分段赏析

首联“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从语言风格来看,简洁质朴却生动传神。“霈然甘泽”形象地描绘出大雨倾盆而下的充沛之态,“洗尘寰”的“洗”字堪称诗眼,不仅精准地写出了雨水对大地的冲刷,更蕴含着作者渴望荡涤世间恶浊的深层情感。从内容主题角度,描绘了大雨过后,南亩东郊的农人们看到大地焕发生机,丰收有望而喜笑颜开的画面,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对清新、美好世界的向往。颔联“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在表达技巧上,借人们对喜雨的反应来传达观点。从内容上看,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人间生活关系的思考,指出大地期望获得好收成,离不开上天等外在力量的相助,且上天确实赐予人间生机。但也反映出作者受时代局限,对“天”与“物外”力量的过度倚重,这一认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颈联“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在景物描写方面极为精妙。“霁分星斗”描绘出雨后天晴,繁星闪烁的清朗夜空,“风雷静”则凸显出雨后世界的宁静氛围;“凉入轩窗”细腻地写出凉意随着微风悄然进入轩窗,“枕簟闲”通过人们将防暑竹席闲置,侧面烘托出雨后的凉爽宜人。此联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对雨的描写,又为尾联的抒情做铺垫,从对雨景的描绘自然过渡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尾联“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卒章显志的表现手法。以“浮云”为喻,将其人格化,高度赞扬浮云懂得进退之道。当大地干涸时,浮云及时降下甘霖;当万物得到滋润后,浮云便潇洒地退隐山林。作者以物喻人,借浮云自比,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在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一番贡献,实现利国兴邦的抱负后,能够适时功成身退的人生追求和高尚志趣,使诗歌的主旨得到升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与启迪。

4. 作品点评

《雨过偶书》是北宋王安石的诗作。诗中“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强调了主观意愿与客观外力的关联,指出人们期望的丰收离不开自然力量的助力,反映出朴素的辩证思考,对后世理解主客观关系有一定启发。“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以巧妙的比喻将人生进退之理形象展现,告诉世人在面对不同境遇时应明辨利己与泽民的界限,权衡做人的准则,彰显高尚的人格与情操,成为被后世传颂并用以自省的人生箴言。从语言风格来看,此诗简洁质朴,却能精准达意,无论是描绘雨景、表达情感还是阐述哲理,都自然流畅,毫不晦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师范《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陆游《晨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