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ì
wǎ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yuè
yìng
lín
táng
dàn
fēng
hán
xiào
liáng
kuī
lián
绿
jìng
xiǎo
zhù
yōu
xiāng
xié
yòu
xún
xīn
shuāi
zuò
háng
yán
yuán
jiǔ
wèi
suì
wǎn
liú
guāng

译文

月光映照着清幽的树林池塘,凉爽的风里夹杂着欢声笑语。弯下腰窥看青绿明净的池水,在幽香之中稍稍伫立一会儿。拉上小孩子寻找新开的莲花,搀扶着老人在野外泛舟游玩。我久久地流连不已,这已是一年的末尾,让人愈发珍惜流逝的光阴啊。

逐句剖析

"月映林塘澹":月光映照着清幽的树林池塘,

# 林塘澹:一作“林塘淡”;一作“林塘静”,语本杜甫《卜居》:“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林塘:树木环绕的池塘。澹:安静。

"风含笑语凉":凉爽的风里夹杂着欢声笑语。

# 风含:张本作天涵。和风携带着、混合着。贯休《上卢使君二首·其二》:“楼耸娇歌疏雨过,风含和气满城春。”

"俯窥怜绿净":弯下腰窥看青绿明净的池水,

# 绿净:指水色纯净。韩愈《东都遇春》:“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绿:指水色。,怜:爱。,窥:视,看。

"小立伫幽香":在幽香之中稍稍伫立一会儿。

# 幽香:幽处花香。指花香。,伫:站着等待。,小立:稍微停下一会儿。

"携幼寻新的":拉上小孩子寻找新开的莲花,

# 的:张本作菂。莲子。鲜明,常用来描写花色。这里指花,菊花始开,故称“新的”。“菂”(dì),莲子。《尔雅》:“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注:“菂,莲实也。”,携幼:带着小孩子。

"扶衰坐野航":搀扶着老人在野外泛舟游玩。

# 野航:停泊郊外的船只。杜甫《南邻》:“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扶衰:支撑着衰老的身体。

"延缘久未已":我久久地流连不已,这已是一年的末尾,

# 已:止。,延缘:缓慢移行,徘徊流连。《庄子·渔夫》:“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岁晚惜流光":让人愈发珍惜流逝的光阴啊。

# 流光:流逝的光阴。,岁晚:一年之末,这里指晚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岁晚》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五言律诗。一作王迈诗。开篇“月映林塘”“风含笑语”二句,以月光浸润池塘、夜风裹挟欢语的意象,铺展出一幅动静相宜的秋夜图卷。诗人继而通过水畔赏影、驻足观菊、携子寻芳、泛舟野浦等细腻场景,串联起游赏雅集的完整画卷。其间既有物我交融的沉醉忘返,又暗藏对韶华易逝的怅然——霜菊盛放反衬岁月更迭,秋夜静美愈显流光珍贵。全诗以白描手法呈现生活片段,语言洗练却意蕴绵长,通过典型场景的聚焦描摹,既构建出澄澈空明的审美意境,又在平实叙事间完成了对“岁晚惜流光”这一生命主题的深刻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岁晚》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所作,约在熙宁九年(1076)之后。深秋某夜,他乘兴出游,赏花观水,沉浸于清幽夜景,因有所感而写下此诗。诗中既记录夜游所见,也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此诗以深秋月夜为背景,记录王安石退居金陵时乘兴夜游的情景。诗人漫步林塘,赏玩水色菊影,沉醉于清幽夜色之际,更借秋光流转之景,透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深切感怀。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秋夜图景,未加繁复修饰,却通过“月映林塘静”“风含笑语凉”等句,呈现月光、池塘、风声、人语的动静交融。颔联“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通过“俯窥”“小立”等动作细节,将赏水、观花的动态过程与静谧环境结合,形成细腻的画面感。以景结情:诗歌按“景—事—情”脉络展开:首联写秋夜之景,中间两联叙述携幼寻菊、扶舟泛游等雅事,尾联以“岁晚惜流光”点明主题,首尾呼应。时间上从月夜流连到岁晚感怀,空间上由林塘、水畔到野航,层次分明。以小见大:诗中“携幼”“扶衰”等生活细节,既表现家庭温情,又暗含衰老与时光流逝的对比。寻常物象如“绿净”“幽香”被赋予哲理,从赏景升华为对生命的珍视。借代:“绿净”以颜色代指澄澈池水,暗含李白“鸭头绿”、谢朓“澄江静如练”等前人对水的经典描写,增强画面意蕴。拟人:“风含笑语凉”中“含”字拟人化,赋予风以包容笑语的灵动,同时“凉”字打通触觉与听觉,营造秋夜清幽氛围。双关:“岁晚”既指晚秋时节,又暗喻人生晚年,强化时光易逝的主题。象征:“流光”字面指月光,实则象征岁月,将物理时间与心理感受结合,深化哲理。

3. 分段赏析

月光洒在林塘之上,映出一片淡雅之景,这轮明月至少是半月之形,与清澈的水波交相辉映,明亮而迷人,为接下来的“坐野航”之旅埋下了伏笔。塘边的菊花隐匿在枝叶间,即便有月光照耀,依然显得幽暗,这便是必须去“寻”它们的缘由。“风含笑语凉”,一个“含”字,生动地描绘了笑语在风中轻轻荡漾的情景,由此可知这是微风。正因这微风,人们才能“小立伫幽香”,即短暂站立,静候花香一丝丝飘来。整篇作品所描绘的画面,尽管流转多变,却和谐统一,诗人的笔触极为细腻。中间两联详细叙述了诗人的赏玩过程。“俯窥怜绿净”是欣赏水的清澈,“小立伫幽香”则是品味花的芬芳。“绿静”二字值得细细品味。在王安石之前,已有众多诗人分别用“绿”和“静”来描绘水的动人之处,如李白的“遥看汉水鸭头绿”,谢朓的“澄江静如练”。因此,“绿静”不仅暗含了这些经典的描写,其作用也不仅仅是为了与“幽香”形成工整的对仗,更富有画意,完美地展现了水的可爱之处。“俯窥”二字同样不应被忽视。宋人许顗在《彦周诗话》中提到,王安石喜欢观赏水中的倒影,如“秋水写明河,迢迢藕花底”和《桃花》诗中的“晴沟春涨绿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船”都是观赏水中倒影的例子。因此,这里的“俯窥”池塘,并非仅仅是在看水,而是沉醉于欣赏“水中影”:月影、树影、花影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景致。“窥”字用得极为传神,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独特个性;同时,它还与“小立”形成鲜明对比,更添一份悠然自得的风韵。“携幼寻新的”承接“小立伫幽香”而来:塘边的缕缕花香吸引着诗人,于是他更加兴致勃勃地“携幼”一同探寻。画面中,一老一少亲密无间,仿佛能听到他们绵绵的细语,这与上文的“笑语”相呼应。“扶衰坐野航”则进一步展现了赏玩的兴致。“扶衰”表示虽年老体弱但仍勉强起身;“野航”则是一种仅能容纳两三人的小船。年老体衰,所乘又非豪华游船,既无音乐之喧,又无朋友之欢,却能激发他如此高昂的游兴。这并非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这秋月映照下的林塘夜色以及“岁晚惜流光”的深切感慨。因此,“扶衰”并非哀叹年老,“野航”也非悲叹贫穷,而是通过这两者更深刻地衬托出他的情怀。尾联则画龙点睛。“延缘”意为徘徊流连。“延缘久未已”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涵盖了上述所有的赏玩过程,还表明诗人在“扶衰坐野航”之后仍在夜游。至于他何时会停止“延缘”,文中并未明确写出或暗示,只是意味深长地指出了“延缘久未已”的原因:“岁晚惜流光”。有了这一句,所有描绘赏玩的画面都仿佛获得了灵魂,也就无需再去追问还会“延缘”多久,而是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回味。此诗虽然用词平实,却仍有含蓄不尽之意,原因正在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山谷“小立近幽香”,与荆公“小立伫幽香”韵联颇相同,当是暗合耳。

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

# 《漫叟诗话》云:“荆公《定林》后诗精深华妙,非少作之比。尝作《罗晚》诗,云云。自以比谢灵运,议者亦以为然。”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漫叟诗话》谓荆公《定林》后诗律精深华妙。此作自以比灵运,予以为一唱三叹之音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冯班:极思尽力,正未及唐人之下者。自比谢客,可谓刻画无盐,唐突西子也。查慎行:“笑语”与“含”字欠融。纪昀:此“岁晚”是秋非冬,昌黎《雨中》诗用“岁晚”字可证。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錡《鹧鸪天·竹引牵牛花满街》

下一篇:宋·黄庭坚《归宗茶堂森明轩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