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2
xiàn
cán
hóng
zhúo
fēi
tóu
yān
shù
cuì
xiāng
wéi
yáng
huā
dōng
fēng
xiāng
zhú
qíng
kōng
guī

译文

无数的落花点缀着地面,随风飘飞。小溪的尽头烟雾缭绕的树木苍翠欲滴,相互环绕。只有那柳絮独自得到了东风的垂青。它们在晴空中相互追逐着,一去不复返。

逐句剖析

"无限残红著地飞":无数的落花点缀着地面,随风飘飞。

"溪头烟树翠相围":小溪的尽头烟雾缭绕的树木苍翠欲滴,相互环绕。

"杨花独得东风意":只有那柳絮独自得到了东风的垂青。

"相逐晴空去不归":它们在晴空中相互追逐着,一去不复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暮春》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暮春时节的自然美景与生命律动。诗人以落花、烟树、杨花等元素为载体,抒发了对自然、生命与自由的深刻感悟与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富有哲理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杨花独得东风意”,赋予杨花以生命和情感,使其成为了春天中最为活跃与自由的象征。对比:“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诗中落花与的翠树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顽强与循环不息。

2. 分段赏析

首句“无限残红著地飞”,“残红”指的是凋零的花瓣,这里用以形容暮春时节满地落花的景象。花瓣随风飘散,如同红色的雨点洒落在地上,既表现了春末花落的凄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无限”二字则强化了这种景象的广阔与无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溪头烟树翠相围”,“溪头”点明了地点,为画面增添了一份清幽与灵动。“烟树”则描绘了远处树木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美感。“翠相围”则进一步强调了树木的葱郁与生机,与首句的落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顽强与循环不息。“杨花独得东风意”,“杨花”即柳絮,这里用以象征轻盈、飘逸与自由。“独得东风意”则表达了杨花在春风中得以自由飞翔的幸运与惬意。这句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杨花以生命和情感,使其成为了春天中最为活跃与自由的象征。末句“相逐晴空去不归”,“相逐”形容杨花随风起舞、相互追逐的欢快场景,“晴空”则强调了天空的晴朗与高远。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杨花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的壮丽景象,还寓含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去不归”则带有一种决绝与洒脱的意味,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淡然与释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宋祁《千叶牡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