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重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
"开门有菊花":一开门就能看到盛开的菊花。
"不知来送酒":可是为什么没有人送酒来,
"若个是陶家":想是不知道哪一户是陶渊明的家。
#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若个:哪个,何处。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节令题材诗。描绘了重阳节当日,开门便见菊花的景象,诗人由景联想到送酒之事,发出不知谁会像当年给陶渊明送酒那样来送酒,哪家又是如同陶家般风雅的疑问。诗中借重阳节与菊花、陶家典故,营造出一种闲适又略带期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佳节的感受及对高雅生活情趣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首句点明时间是重阳节,简洁明了。“开门有菊花”,从视觉角度描绘出开门便见菊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自然、闲适的氛围。“菊花”这一意象,既呼应了重阳节赏菊的习俗,又暗示了诗人高雅的志趣,为下文的联想埋下伏笔。此句语言质朴自然,白描手法勾勒出节日的典型场景,平淡中蕴含着生活的意趣。“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这两句运用典故,诗人由眼前的菊花联想到陶渊明。相传陶渊明好酒,重阳节时王弘曾送酒给他。诗人在这里发出疑问,不知谁会像王弘送酒给陶渊明那样给自己送酒,哪个又是如同陶潜居所般的地方。通过用典,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陶渊明那种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自身在节日里的淡淡情思,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高雅的志趣。
上一篇:唐·崔颢《雁门胡人歌》
下一篇:唐·郭震《古剑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