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zhōng

朝代:唐作者:王勃浏览量:2
cháng
jiāng
bēi
zhì
wàn
niàn
jiāng
guī
kuàng
shǔ
gāo
fēng
wǎn
shān
shān
huáng
fēi

译文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更何况现在已经晚秋风高,满山遍野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让我更加思念家乡。

逐句剖析

"长江悲已滞":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

# 滞: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万里念将归":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 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万里:形容归程之长。

"况属高风晚":更何况现在已经晚秋风高,

# 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

"山山黄叶飞":满山遍野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让我更加思念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中》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首以思乡为题材的五言绝句。前半部分采用了对仗的句式,通过地理与时间的双重对比,深刻描绘了旅人的心境。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凉与思念的情绪,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秋风中的凄凉与落叶中的哀愁,与旅人的心境产生共鸣。本诗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勃的《山中》一诗,创作于其旅居蜀地的后期,大约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2年)。总章元年(668),王勃因《檄英王鸡》一文被逐出长安沛王府。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表面上看,王勃离开长安的态度显得洒脱自如,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蜀地的山水名胜来消解心中的积郁,然而,南国的风物反而增添了他的乡思与烦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思乡为题材,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

2. 写作手法

以景结情:结尾“山山黄叶飞”以景结情,描绘了黄叶漫山飘飞的画面,将诗人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这种写法既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又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悠长深远,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借景抒情:“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描绘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诗人借“高风”“黄叶”这些秋日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伤与羁旅愁思。秋风凛冽,黄叶纷飞,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漂泊在外、归心似箭的孤寂与惆怅之情。情景交融:“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诗人将自己的羁旅之愁与长江之水联系起来,长江水仿佛也因诗人的悲伤而停滞不前,“万里念将归”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后两句的写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秋风、黄叶的景象与诗人的思乡之情相互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将诗人的悲愁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开篇“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从字面来看,似在倾诉因长久滞留于长江畔而心生悲叹。当与“万里”句相互参照,不难发现,诗人或许因长江万里、归途迢迢,触发了羁旅漂泊的愁绪。诗题《山中》表明,诗人可能于山上远眺长江,见江水日夜奔腾东逝,对照自身长期羁留他乡的境遇,悲思油然而生。在此,“长江”与“已滞”,“大江”与”游子”“客心”间的关联,任由诗人驰骋联想,也给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结合句中“念”字,将其理解为思归之念更为贴切。“将归”与“已滞”所指向的,正是望远怀乡的诗人自身。末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目睹的实景。就全诗而言,此二句所绘之景,不仅衬映了开篇两句所蕴含的思乡之情,更兼具以景喻情的妙处。秋风瑟瑟、黄叶纷飞的景象,既烘托出诗人的旅思乡愁,也隐隐比拟着其萧瑟的心境与漂泊无依的境况,这种比拟含蓄微妙、若即若离。此外,将“山山黄叶飞”这一纯粹写景的句子置于篇末,采用了以景结情的写作手法,余韵无穷,让读者于景中感受诗人深沉复杂的情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情与景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前半的久客思归之情,因深秋景色的渲染而更显悲怆;后半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更具感染力。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全诗情感深厚,意境悠远,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顾云:“况属”字有情。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上二句悲路远,下二句伤时晚,分两层写,更觉萦纡。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末二句,邈然。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寄兴高远,情景俱足。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①滞:留滞。②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③况属:何况是。④高风: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这是写旅愁归思的一首五言绝句,大约作于王勃被贬斥后在巴蜀作客时,客中逢秋,因见万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长江滚滚东去,而自己却留滞在这里不能归家,身在万里之外,虽有归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况现正逢高风送秋的季节,黄叶纷飞,万木凋零,更增加了思乡的愁绪。诗中情景互为作用,彼此渗透,将久客异乡之悲,思归之情,与眼前所见之典型环境融合为一。寥寥二十字,将江山寥廓,风木萧瑟,苍茫悠远,气象雄奇尽情道出。末句以景结情,向来称妙。

《全唐诗佳句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旭《桃花溪》

下一篇:唐·杜甫《登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