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橘无根井有泉":灵异的橘树无根却有清泉从井中涌出,
# 灵橘:此橘治病,奇效灵验,故称灵橘。橘:一作桔。
"世间如梦又千年":世间就如同梦幻一般,又过了千年。
# 千年:指从苏仙所生活的年代到唐中期,已有近一千年时间。
"乡园不见重归鹤":故乡再也不见那重新归来的仙鹤,
# 归鹤:喻不忘故乡的人。,乡园:指苏耽故乡郴州。
"姓字今为第几仙":我的姓名如今又能排到第几仙呢。
# 姓字:姓与字。古代人有姓、名、字、号。这里用来代指苏仙。
"风泠露坛人悄悄":寒风清冷,露坛周围一片寂静,
# 露坛:在平地上用土、石筑起的高台,供祭祀之用。
"地闲荒径草绵绵":大地空寂,荒芜的小径上草连绵不绝。
# 荒径:荒芜的小路。,地闲:指土地无人耕种。
"如何蹑得苏君迹":怎样才能追随得上苏君的踪迹,
# 苏君:即苏耽。,蹑:追随。
"白日霓旌拥上天":在白日里被霓虹旌旗簇拥着升上天去。
# 拥:保卫,护卫。,霓旌: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
唐代文学家
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进士,乾元二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元结作诗几乎不写近体,内容富有现实性。其诗以五言古风为主,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其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代表作品有诗《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散文《右溪记》《菊圃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怀古迹诗。借橘井相关景象,表达了对苏君仙踪的倾慕,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以及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之情。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灵桔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一句,借眼前灵桔与井泉的实景,陡然转入对如梦千年时光的虚想,以鲜明的虚实对比,最突出地展现了虚实相生手法。
3. 分段赏析
首联“灵橘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灵橘”“井泉”营造出神秘氛围,“无根”增添奇幻色彩,“世间如梦”直抒对时光易逝、世事虚幻的感慨,奠定全诗基调。颔联“乡园不见重归鹤,姓字今为第几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求仙无果的惆怅,“姓字今为第几仙”以疑问形式,展现诗人对自身成仙渺茫的迷茫。颈联“风冷露坛人悄悄,地闲荒径草绵绵”,从视觉、触觉角度描写,“风冷”“荒径草绵绵”描绘出露坛的清冷、荒径的荒芜,借景抒情,凸显诗人的孤寂。尾联“如何蹑得苏君迹,白日霓旌拥上天”,明确表达渴望追随苏君成仙的愿望,使全诗主题更加鲜明。
4. 作品点评
此诗开篇追忆苏母以桔井救民之举,结句渴盼苏耽再度现世。字里行间,深蕴着诗人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崇高心境。诗人以拯救黎民于困苦、振兴国运于颓势为己任,将这宏大的政治抱负,巧妙融入诗章之中。整首诗布局精巧,逻辑缜密,诗句间环环相扣,如天成之璧,无半分罅隙。其笔法虚实交织,彼此映衬,既勾勒出郴州独有的地域特质,又淋漓抒发了诗人独具一格的个人情怀,读来令人动容,回味悠长。
# 隽致飞动。
明周敬《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露坛”、“荒径”再补写其故宅之凄凉,与首句照应。玩一结,有废然而返之意。若曰:“白日霓旌拥上天”,自是人生快事,然苏君安在,纵欲摄其迹,如何可得耶?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全与次山风格不似。
清莫友芝《书城挹翠录》
上一篇:唐·李商隐《碧城三首》
下一篇:唐·李商隐《代赠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