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断此生休问天":自己断定此生,不再去问上天,
"生得胡儿拟弃捐":生下胡地的儿子,却即将要舍弃他们。
"一始扶床一初坐":一个刚开始扶着床学站立,一个刚刚能安坐,
# 初:龙舒本作始。
"抱携抚视皆可怜":抱他们、牵他们、抚摸他们、照看他们,只觉他们个个都十分惹人怜爱。
"宁知远使问名姓":哪里知道远方来的使者询问姓名,
# 宁:原校:一作谁。龙舒本作那。
"引袖拭泪悲且庆":拉起衣袖擦拭眼泪,心中既悲伤又庆幸。
"悲莫悲于生别离":没有比活生生的别离更让人悲伤的了,
# 于:原校:一作兮。
"悲在君家留二儿":最悲痛的是,留在你(丈夫)家中的还有两个亲生孩儿。
# 二:原校:一作两。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自断此生休问天”直接表达出蔡文姬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悲叹,毫不掩饰地展现出内心的绝望,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其痛苦。夸张:“悲莫悲于生别离”,将生离别的悲伤程度进行夸大,突出这种离别的悲痛之深,增强情感的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自断此生休问天”:“断”“休”二字干脆决绝,生动体现出蔡文姬对命运的无奈与绝望,将她在乱世中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悲叹展现得淋漓尽致,奠定全诗哀伤基调。“生得胡儿拟弃捐”:直白道出内心即将与胡儿分离的痛苦,“拟弃捐”三个字,凸显出这种被迫舍弃的无奈与悲戚,让人感受到她作为母亲的不舍。“一始扶床一初坐,抱携抚视皆可怜”:“始”“初”精准抓住孩子成长的两个瞬间,“抱携抚视”一系列动作,细腻展现出蔡文姬对孩子满满的疼爱,使母爱的形象跃然纸上。“宁知远使问名姓,引袖拭泪悲且庆”:“宁知”表现出事情的突然,“引袖拭泪”这一动作细节,生动描绘出她复杂的情绪,“悲且庆”将悲与喜两种矛盾情感融合,深刻体现其内心的纠结。“悲莫悲于生别离,悲在君家留二儿”:前句强调生离之悲的深切,后句点明悲的根源是留下两个孩子,重复“悲”字,强化了与孩子分离的悲痛之情,感染力十足。
上一篇:宋·陈与义《中牟道中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