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重阳不可说":去年的重阳节发生的事情难以言表。
# 去年重阳:作者曾预料他的友好来共度佳节,来客既为水所阻,主人亦忙于与水斗争,故云不可说,即无从说起的意思。
"南城夜半千沤发":南城墙下半夜时分洪水泛滥成灾。
# 千沤:极言其水势之大。沤:积水。
"水穿城下作雷鸣":洪水穿过城市下方发出如雷鸣般的巨响。
"泥满城头飞雨滑":雨水夹杂着泥浆在城墙上流淌,使得路面湿滑不堪。
"黄花白酒无人问":黄色的菊花和白色的酒没有人来欣赏或询问。
# 黄:菊花。过重阳节要赏菊喝酒,这里以“黄花白酒”代表过重阳节。
"日暮归来洗靴袜":傍晚时分回来后需要清洗被泥水弄脏的靴子和袜子。
"岂知还复有今年":谁能想到今年又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呢?
"把盏对花容一呷":端起酒杯对着花朵浅尝一口。
"莫嫌酒薄红粉陋":不要嫌弃这酒味淡薄以及女子妆扮简陋。
# 红粉:疑指在座侑酒的歌妓。
"终胜泥中事锹锸":总比在泥泞之中用铁锹挖掘要好得多。
# 终胜泥中事锹锸:这里是说高刹为白雾迷漫着,瞧不见。
"黄楼新成壁未干":新建的黄楼墙壁还未完全干燥。
"清河已落霜初杀":清澈的河水已经结冰,初冬的寒霜开始降落。
"朝来白露如细雨":早晨来临的时候,白露像细小的雨滴一样落下。
"南山不见千寻刹":向南望去,远处的南山隐没在云雾之中,看不见那高耸入云的佛寺。
"楼前便作海茫茫":站在楼上向前看去,一片汪洋大海般广阔无垠。
"楼下空闻橹鸦轧":楼下只能听到船桨划动时发出的嘎吱声。
"薄寒中人老可畏":轻微的寒冷让人感到有些畏惧,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 薄寒中人:是说人中了寒气。
"热酒浇肠气先压":喝下热腾腾的美酒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意,并且能够提振精神。
"烟消日出见渔村":当晨雾散去、太阳升起之时可以看到远处的渔村。
"远水鳞鳞山齾齾":远方波光粼粼的水面与连绵起伏的群山相映成趣。
# 齾齾:齿缺不齐,这里形容山峰参差。
"诗人猛士杂龙虎":诗人们和勇士们聚集在一起,如同龙争虎斗一般热闹非凡。
"楚舞吴歌乱鹅鸭":楚地的舞蹈和吴国的歌曲交织在一起,场面混乱得就像一群鹅鸭在争抢食物。
"一杯相属君勿辞":请各位朋友举杯共饮,不要推辞拒绝。
"此境何殊泛清霅":这种情景与乘舟游览清澈的霅溪有何不同呢?
# 霅:水名,即流入太湖的霅溪。末句实作者回忆、设想江南之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去年与今年重阳节情景的鲜明对比,展现了时间流转中的变化。去年水灾肆虐,“南城夜半千沤发”,而今年则风平浪静,“把盏对花容一呷”。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从焦虑到释然的情感转变。意象组合:如“水穿城下作雷鸣”以夸张的手法描绘洪水的猛烈;“朝来白露如细雨”则细腻刻画清晨的宁静。这些意象既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又深化了情感表达。
上一篇:宋·赵鼎《蝶恋花·河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