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ǔ
rén
zhāng
shī
hòu
diàn
殿
shì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wàng
guī
jué
bìn
máo
bān
hào
shì
xiāng
rén
shàng
wǎng
huán
duàn
lǐng
zhē
西
wàng
yǎn
sòng
jūn
zhí
guò
chǔ
wáng
shān

译文

因专注送别而忘却归去,竟未察觉两鬓已生白发,乡里热心的人们仍频繁往来为你送行。连绵的山岭也挡不住我向西远望的目光,送你的身影一直越过楚王山尽头。

逐句剖析

"忘归不觉鬓毛斑":因专注送别而忘却归去,竟未察觉两鬓已生白发,

"好事乡人尚往还":乡里热心的人们仍频繁往来为你送行。

"断岭不遮西望眼":连绵的山岭也挡不住我向西远望的目光,

"送君直过楚王山":送你的身影一直越过楚王山尽头。

# 楚王山:又名同孝山,在徐州西铜山县夹河镇境内。此山有西汉楚元王刘交墓,故名楚王山。彭城之山冈岭四合,独西北有缺口,沿缺口延伸十公里即为楚王山,故可遥望目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其一)》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与乡人张师厚交往的情谊,也有对友人此去殿试的祝福与牵挂。全诗通过寓情于景、象征等手法描写与乡人相处的时光及送别场景,展现出诗人对乡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前途的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忘归不觉鬓毛斑”写诗人自己因专注于某事而忘记归去,以至于不知不觉间两鬓斑白。这里的“忘归”和“不觉”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沉浸在某种生活状态或情感之中,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这一句既暗示了诗人过去的经历丰富,也流露出一种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好事乡人尚往还”中“好事”并非指好事之人,而是指喜好交游、热情好客。此句是说自己与同乡人保持着往来。结合前一句,说明诗人虽然岁月渐长,但依然有着与乡人交往的乐趣,也为下文送别张师厚做了铺垫,因为张师厚也是蜀人,是诗人的乡人,体现出诗人与张师厚之间有着同乡的情谊基础。“断岭不遮西望眼”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表面上是写断开的山岭不能遮住向西眺望的视线,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以及希望能一直看到友人远去的心情。“断岭”本是阻挡视线的障碍,但诗人却说“不遮”,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更突出了诗人内心对友人的关注和牵挂,有一种豁达中带着深情的意味。“送君直过楚王山”则将送别之情推向了高潮,诗人想象着自己的目光随着友人一直越过楚王山,表现出对友人深深的情谊和送别之情。“直过”二字,强调了一种不舍和陪伴的意愿,即便友人已经远去,诗人的心也仿佛一直跟随,体现出诗人对张师厚此次赴殿试的重视和对其前途的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逋《翠微亭》

下一篇:宋·曹勋《楚妃叹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