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bǎo
gō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juàn
tóng
fàng
sōng
mén
cháng
qióng
shí
gēn
jiāng
yuè
zhuǎn
kōng
wéi
bái
zhòu
lǐng
yún
fēn
míng
huáng
hūn
shǔ
yáo
cén
shēng
suí
jiǎo
huāng
hán
yǐng
duì
fān
dāng
zhī
shuí
zhǔ
dào
rén
wàng
wàng
yán

译文

疲惫的随行人马都留在松门,根竹杖扶我继续登临。升空的皓月要将星空转为白昼,绕岭的重云想把黑夜分给黄昏。小鼠磨牙打破了塔中的岑寂,寒鸦掠过投下了移动的清影。面对此景此情已分不清谁主谁客,同游大化,道人与我两两望情。

逐句剖析

"倦童疲马放松门":疲惫的随行人马都留在松门,

# 松门:松木为门,此指寺门。,童:指随行的童仆。

"自把长筇倚石根":根竹杖扶我继续登临。

# 石根:岩石的底部。,长筇:长竹杖。筇(qióng),筇竹,可作拐杖,因称杖为筇。

"江月转空为白昼":升空的皓月要将星空转为白昼,

# 转:运转。

"岭云分暝与黄昏":绕岭的重云想把黑夜分给黄昏。

# 暝:(míng)日暮,夜晚。

"鼠摇岑寂声随起":小鼠磨牙打破了塔中的岑寂,

# 岑寂:高而静,泛指寂静。

"鸦矫荒寒影对翻":寒鸦掠过投下了移动的清影。

# 矫:举起,昂起;这里是振翅的意思。

"当此不知谁客主":面对此景此情已分不清谁主谁客,

# 客主:张本作主客。

"道人忘我我忘言":同游大化,道人与我两两望情。

# 道人:得道之人,这里指守塔院的僧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宝公塔》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写诗人独登古塔,目睹江月照空、岭云分暝的夜景。后两联通过鼠摇鸦飞的细微动态,反衬山林的岑寂荒寒,借与道人“忘言”的默契,抒写物我两忘的禅悟。全诗语言简淡,炼字精严,在山水描写中渗透哲理思考,将自然之景与人生感怀交融,展现了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后归于淡泊的超脱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登宝公塔》是北宋诗人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当时王安石二次罢相,退隐江宁钟山。一天傍晚,诗人登临宝公塔,看到塔山的别致景色有感而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登临宝公塔为线索,前两联通过“倦童疲马”“江月岭云”等意象,描绘登山途中的艰辛与暮色江山的壮阔;后两联借“鼠摇”“鸦矫”的细微动态反衬古塔幽寂,末句以“忘言”收束,抒写物我两忘的禅悟境界。诗中融山水之景与人生感怀于一体,展现了王安石历经政治挫折后归于淡泊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偶:颔联“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颈联“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对仗工整,以江月对岭云,转空对分暝等,从视觉和听觉等角度描绘出宝公塔周围的景色,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和形式美。反衬:以动衬静,“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以鼠摇的声音、鸦飞的影子,衬托出环境的岑寂荒寒,以动景衬托出环境的静谧。借景抒情:全诗通过描写登宝公塔所见的江月、岭云、鼠摇、鸦飞等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悠闲与隐逸之情,将情感融入到景色描写之中。拟人:“江月转空为白昼”赋予江月以主观意志,“转空”二字拟写月光流转的动态,将自然现象人格化,暗含时空变幻的哲思。

3. 分段赏析

《登宝公塔》首联“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描写了登塔前的一路艰辛。诗人带着疲倦的童子和马匹来到宝公塔,将马系好后,自己手持竹杖倚靠在石根旁,展现出一种登山后的闲适状态,显示出诗人登山临水、意兴无穷的精神。“倦童疲马”侧面烘托登山之艰,“自把长筇”突出诗人不避险远的执着。颔联“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写登楼所见的景色。诗人仰望天空,看到江月在天空中明亮如昼,岭上的云彩将暮色分开,是黄昏时分独特的天空景色。这两句描写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夜时,光影的明暗变化,写得极秒。颈联“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续写登塔的所见所闻。诗人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打破寂静,看到乌鸦在荒寒的天空中翻飞,以动景衬托出周围环境的荒寒与寂静,使画面更具生机与动感。“鼠摇”、“鸦矫”借鉴于卢纶的“斗鼠摇松影”和杜甫的“雁矫衔芦内”,不但组合新巧,对仗自然,更体现了诗人炼字取意的娴熟。尾联“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诗人表达感受。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与道人仿佛忘记了彼此的主客之分,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悠然与超脱。结尾二句虽然只是刻画一种感受,却并没有离登塔的主题,虽然不写景,而景由此可见。

4. 作品点评

《登宝公塔》以登塔为切入点,语言凝练而意境玄远,炼字造境独具匠心。诗中“江月转空”“岭云分暝”等句,以动态意象重构时空,展现了王安石晚年诗风的沉郁与哲思。尾联“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以禅意收束,更将个人感怀升华为普遍的生命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篇炼字琢句,精严娴熟,如“转空”、“分暝”,赋予月和云以生命活力;“鼠摇”、“鸦矫”虽脱胎于前人诗句,却组合新巧、奇警,都是诗人匠心独运之词。

现代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鹏《诗歌卷·4·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田锡《离怀》

下一篇:宋·陆游《村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