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
shí
pāi
shí
shǒu
shí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chūn
fēng
jiù
huā
réng
xiào
rén
shēng
cháng
nián
shào
ér
fāng
qiáo
cuì
kàn
chéng
liǎng
bìn
shuāng
jīn
yǎo
niǎo
huá
liú
ān
sòng
zhì
páng
chén
àn
tiān
dào
cháng
suì
lìng
zài
wǎng
zhī
duò
miǎo
máng
jiā
běn
chū
zhōng
āi
yuàn
shí
zhōng
jiā
huì
qín
pāi
xīn
jiǒng
jiǒng
jūn
yīng
shí

译文

春风好像和过去一样,花儿依旧绽放如笑,人生怎么能永远保持年轻呢。我和孩子啊,各自在一方,因憔悴而看到两鬓已如霜白。如今难道没有騕褭和骅骝这样的良马吗,怎样才能送我到你的身旁。胡地的沙尘遮蔽天空,道路漫长,于是使得再次前往孩子身边的计划落空,变得渺茫。胡笳本来就出自胡地,这首曲子的哀怨什么时候才能终结。吹奏一段胡笳啊,弹奏一曲琴音,我这诚挚的心啊,你应该能知晓。

逐句剖析

"春风似旧花仍笑":春风好像和过去一样,花儿依旧绽放如笑,

"人生岂得长年少":人生怎么能永远保持年轻呢。

"我与儿兮各一方":我和孩子啊,各自在一方,

"憔悴看成两鬓霜":因憔悴而看到两鬓已如霜白。

"如今岂无騕袅与骅骝":如今难道没有騕褭和骅骝这样的良马吗,

"安得送我置汝傍":怎样才能送我到你的身旁。

"胡尘暗天道路长":胡地的沙尘遮蔽天空,道路漫长,

"遂令再往之计堕眇芒":于是使得再次前往孩子身边的计划落空,变得渺茫。

"胡笳本出自胡中":胡笳本来就出自胡地,

"此曲哀怨何时终":这首曲子的哀怨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笳一会兮琴一拍":吹奏一段胡笳啊,弹奏一曲琴音,

"此心炯炯君应识":我这诚挚的心啊,你应该能知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十八)》是北宋王安石的创作的乐府诗。诗开篇借春风依旧、花仍笑,对比人生难再年少,流露时光感慨。接着写她与孩子天各一方,身心憔悴,鬓生华发,渴望良驹助归却不得,又逢胡尘蔽天,归乡计划渺茫。胡笳之音哀怨无尽,在声声节拍中,传达出蔡文姬身处异乡的悲苦、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命运不由己的无奈,以古事抒深情,尽显沉郁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春风似旧花仍笑”,借春风、花的依旧,与人生的变化形成对比,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内心的哀伤。直抒胸臆:“我与儿兮各一方,憔悴看成两鬓霜。”直接表达与子女分离的痛苦以及因痛苦而憔悴衰老的状态,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悲伤。对比:以“春风似旧花仍笑”的自然永恒,对比“人生岂得长年少”的人生短暂易逝,烘托出时光流逝的感慨;“我与儿兮各一方”中人物的分离状态,和自然景象形成反差,强化了内心的悲苦。用典:借助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典故,叙述她流落胡地的遭遇,委婉地表达出主人公的哀怨、思乡之情。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春风似旧花仍笑,人生岂得长年少。我与儿兮各一方,憔悴看成两鬓霜。”从时光感慨过渡到自身与子女分离的痛苦,以自然景象与人生对比,突出时光无情和分离之悲,为全诗奠定哀伤基调。中间四句:“如今岂无騕袅与骅骝,安得送我置汝傍。胡尘暗天道路长,遂令再往之计堕眇芒。”表达对回到子女身边的渴望,却因胡地环境恶劣、路途遥远而希望渺茫,进一步深化了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四句:“胡笳本出自胡中,此曲哀怨何时终。笳一会兮琴一拍,此心炯炯君应识。”借胡笳曲的哀怨,将自己的情感推向高潮,表明自己内心的痛苦如胡笳曲般无尽,同时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的心意,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沈蔚《菩萨蛮·落花迤逦层阴少》

下一篇:宋·释文珦《嘲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