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无数木芙蓉":那水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木芙蓉,
# 木芙蓉:一种落叶小乔木,叶如掌。秋季开花,白或红色。又名木莲、地芙蓉、拒霜花。
"露染燕脂色未浓":芙蓉花在秋天露水的滋养下,就像染上一层淡淡的胭脂。
"正似美人初醉著":此时的芙蓉花正像刚刚喝醉的美人,
"强抬青镜欲妆慵":强打精神坐在梳妆镜前,抬起玉手想要梳妆却又懒洋洋地不想梳妆。
# 欲妆慵:欲妆而慵。想要化妆,却又打不起精神。唐人杜荀鹤《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强:勉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咏物诗。诗人描绘了水边众多木芙蓉在秋露滋养下,染上淡淡的胭脂色,如同初醉的美人,想要梳妆却又慵懒无力的模样,通过对木芙蓉的描写,展现其娇美之态,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把木芙蓉比作“美人初醉著”“欲妆慵”,赋予其人类的神态和动作,使木芙蓉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富有情趣。比喻:将带有露色的木芙蓉比作涂了淡淡胭脂的美人,形象地写出了木芙蓉的色彩和娇美之态。烘托:以“水边”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木芙蓉的清幽之美,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写水边生长着无数木芙蓉,在秋露的浸润下,花朵染上了淡淡的胭脂色,描绘出木芙蓉的生长环境和色彩特点,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后两句“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运用拟人手法,将木芙蓉比作刚喝醉的美人,勉强拿起镜子,却又慵懒地不想梳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芙蓉的娇柔姿态。
4. 作品点评
王安石的《木芙蓉》短短四句,却极具艺术魅力。诗人巧妙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木芙蓉的形态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娇柔的花朵。诗歌意境婉约清丽,虽未直接抒情,但对木芙蓉的描绘中饱含着诗人的喜爱与赞赏之情,体现了王安石诗歌善于捕捉事物特征、以小见大的创作风格。